四川在线记者 兰楠 吴枫
人物名片
黄继光(1931—1952年) 四川省中江县人,生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他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舍身堵机枪、英勇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特级英雄”黄继光 吴枫/摄
家风故事
“三爸黄继光牺牲以后,奶奶在老家屋旁种下一棵梨树,以谐音来缅怀‘离去’的儿子。站在树旁,她立下了一个家规:黄家的孩子,只要符合条件,长大后必须报名参军报国。”黄继光侄子、黄继光纪念馆副馆长黄拥军介绍说。
故事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597.9高地。1952年10月的朝鲜上甘岭,钢盔、机枪、血衣四处散落,照明弹使整个山坡如同白昼。激战已经进行了4个昼夜,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消灭了敌人的中心火力点。在这个过程中,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的黄继光,用胸膛挡住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远在家乡的母亲邓芳芝得知儿子在前线牺牲的消息后,在老家屋旁种下一棵梨树,想儿子了,就在梨树下念叨几句。她手里总握着儿子在战斗间隙寄回的家书:“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
黄继光的妈妈送小儿子黄继恕参军 刘全玉/摄
“三爸走了,奶奶有悲伤更有骄傲,三爸为人民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奶奶为他骄傲。”黄拥军说,这就是邓芳芝在黄继光牺牲后,又将她最小的儿子黄继恕也就是黄拥军的父亲送到了抗美援朝前线的原因。
黄继光弟弟黄继恕专程到597.9高地祭奠 纪念馆供图
临行前,邓芳芝嘱咐黄继恕,一定要到黄继光牺牲的地方去看看。1958年,黄继恕从朝鲜回国前,专程来到597.9高地祭奠哥哥黄继光。他从黄继光牺牲的地方捧起一捧土,土里面还带着弹片,用手绢包好带回来给他母亲。后来,邓芳芝将这一捧黄土亲手埋在了梨树下,“英雄回家了”。
“按照奶奶立下的家规,黄家至今已陆续有16人投身军营。”作为1989年入伍的老兵,黄拥军表示:“黄家子孙的参军人数还将继续增加,把黄继光精神传承发扬下去。我的女儿长大后,如果符合条件,也希望她能继续传承我们家的‘红色基因’。”
2001年,黄拥军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机会,自愿回到黄继光纪念馆当一名宣传员,“希望通过我的讲述,把黄继光精神传递给更多人。”黄拥军的弟弟黄忠凯,也曾参军入伍。退伍后,黄忠凯回到中江成为一名人民警察,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黄继光大哥的女儿黄英及黄英的女儿顾凌,两人都先后成为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战士。参军20多年,顾凌耳边还时常回荡父母送她当兵时的叮咛:“你只有给黄继光争光的义务,没有给他抹黑的权利。”
人物点评
学生在黄继光纪念馆参加红色教育活动 纪念馆供图
“年年岁岁梨花开,逝去的英雄回不来。但他的精神成为家规,在黄家代代传承。不仅如此,我们作为黄继光故乡的乡亲,也在传承这种精神。”黄继光纪念馆馆长涂琳对记者说。
漫步中江县城,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黄继光的“痕迹”。在中江县,以黄继光名字命名的地方多达10余处,包括继光镇、继光村、继光大道、继光水库、继光桥、继光实验学校等。黄继光纪念馆坐落在凯江之滨,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缅怀英雄的群众。“黄继光纪念馆年接待观众超70万人次,这些年,父母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孩子长大了又带着孩子来的故事很多。我觉得,这种英雄精神也在一代代传承,在人们心中生了根、发了芽。”涂琳说。
涂琳表示,今年是黄继光牺牲70周年,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现在,在和平年代,希望把黄继光精神转化为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的实际行动,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