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摄影报道
8月24日6时许,四川在线记者走进达州市达川区天志种植专业合作社(简称“天志种植专合社”)时,丝瓜大棚中传来潺潺水声,黑色盖地膜下铺设滴灌管,水渐渐浸润土地。
环视大棚,村民背着喷雾器给辣椒打杀虫剂,或舞动锄头翻整土地,或检查水培车间中育苗墙滴灌情况。
采收小白菜
位于达川区双庙镇的天志种植专合社,是达川区蔬菜现代农业园的核心区之一,也是达州市主城区的重要蔬菜供应基地。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天志种植专合社与高温缺水展开了一场较量,尽力保障“菜篮子”。
“凌晨3点到早上9点,是我们的工作时间。”在两边侧卷起薄膜的大棚里,天志种植专合社负责人李建平仔细检查滴灌是否正常。“相比以往,高温天气下浇透一亩地需要两倍的时间。”李建平说,天气太热,9点以后人遭不住,灌溉也容易导致烧苗,只得把上班时间提前。
立式育苗墙
有上千亩蔬菜基地的天志种植专合社,小溪流在基地内环绕,向临河取水浇灌是专合社应对高温干旱的兜底之举。特别是达川区实施“引平济赵”工程后,小溪流有了更充足水源。
但专合社仍然做了超前准备。“对溪流河道清淤,挖出水凼蓄水,另修建两个蓄水池。”记者跟随李建平沿水管来到蓄水池旁,抽水泵轰鸣,蓄水池肉眼不见底。“预计足够5天用水量,我们还可随时从溪流取水。”
给菜苗浇水
预备充足的水源,仅是天志种植专合社抗旱“组合拳”其中一招,他们还在抽水设备上做足准备。
抽水现场放置着一大一小两台水泵,“在原有5千瓦功率水泵的基础上,新购置了一台11千瓦功率水泵。”李建平这样解释原因:一来高温下用水需求增大,需要用更大功率水泵提升浇灌速度;二来两台水泵也为浇灌装上了“双保险”,若损坏一台还有备用。此外,天志种植专合社还购置了一台50千瓦功率发电机,以应对停电状况。
正在浇灌丝瓜
稳住了“水管子”,也就稳住了蔬菜基地的“血管子”。李建平说,20多天来,水源充足供应,为基地保障“菜篮子”行动奠定基础。
穿梭在大棚之间,枝繁叶茂的辣椒树上偶有盛开的白色花朵,茄子树被剪掉树枝、树干上发出新芽,丝瓜苗长得正盛。这些作物,是观察天志种植专合社保障“菜篮子”的窗口——千方百计保住已有蔬菜,尽可能栽下新菜苗。
“让辣椒、茄子长出第二茬。”天志种植专合社技术员赵清江说,对已有老树进行肥水管理再收一轮,相比新栽菜苗,结果的周期更短,预计国庆节前后可上市。更重要的原因是,长时间干旱导致土壤已板结,保水能力差,幼苗根系弱,栽下容易枯死。
给辣椒树喷打杀虫剂
尽管栽幼苗有风险,但专合社没有放弃尝试。
“丝瓜就是顶着高温干旱种的。”赵清江说,干旱条件下栽种新菜苗多花费一半的精力,需要铺地盖膜防止水分流失,浇灌、杀菌等管理更精细。眼前的丝瓜地部分地方菜苗稀疏,李建平弯腰摘下一片叶子,已经萎蔫。“枯死了大约三分之一,但存活下来的整体长势还算良好,没有白忙活。”
大面积栽种新菜苗,天志种植专合社已经作好了准备。
采收小白菜
从生产大棚区走进育苗棚,番茄、辣椒、空心菜、红甜菜、四季豆、西兰花等菜苗已长齐叶子。李建平说,这些菜苗均已到了可移栽的时候,而基地里500亩土地已完成翻整、开沟、施肥、杀菌等准备工作,只待降温降雨这场“东风”。
时间来到8时许,记者随李建平乘车前往蔬菜基地各处察看天志种植专合社应对高温干旱的成果。沿途四侧均掀起薄膜的大棚里,各类蔬菜披着绿装,黄瓜、豇豆、小白菜等新鲜采摘的蔬菜成筐堆放在路边,“一会儿它们将被送往城里好一新复兴批发市场。”李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