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两端、畅通中间” 四川绘出“路线图”

2023-11-22 00:19: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梁庆

四川在线记者 文露敏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按照“抓好两端、畅通中间”的工作思路,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11月21日,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拿出了“抓好两端、畅通中间”的具体举措。

“抓好两端”

聚焦县域这一基本单元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县域一头连着城、一头带着乡,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也是以城带乡的第一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表示。

四川有183个县级行政区划,数量居全国首位,各地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特征各不相同,从县域着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更具现实可行性。

但当前,四川存在县域经济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整体实力不强等问题,同时,县域人口由农村、乡镇向县城集聚仍然是大趋势。如何破局?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代永波表示。

他提到,四川将实施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巩固提升和接续培育行动,加大对县域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力度和主导产业培育力度。为切实增强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吸纳集聚能力,还将大力实施县城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优化、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等行动,推动重要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向城郊及中心镇延伸。

在另一端,如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完善示范机制,开展示范村培育,推广示范经验。” 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表示。

具体来说,要推动落实四川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范》,出台《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方案》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考评办法》,建立省级部门协同机制,完善乡村建设重点项目库。通过认定一批先行村、培育一批示范村,梯次推动所有行政村整体提升。此外,在示范培育基础上,总结提炼好的经验模式,以点带面在全省推广。

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也是重点。

“四川是农业大省,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附加值较低,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水平不高,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益的提升。”代永波表示,将抓紧制定并实施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

徐芝文则从3个方面谈及如何抓兴产富民: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健全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坚持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进“鱼米之乡”建设;加快实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职业农民培育壮大三年计划;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特色种养殖、特色手工、休闲旅游,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

“畅通中间”

补短强基 抓好县域内城、镇、村三大“载体”建设

全会指出,着力写好“四个融合”大文章。

“四川各类要素长期由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出,乡村要素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存在较多短板弱项。” 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长春表示。

“抓补短强基。”徐芝文给出解决思路。

他提到,要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稳步提高村组通硬化路比例,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优化农村能源供给,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加快建设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持续强化综合治理、文化活动、科教宣传、大数据应用等功能,逐步提高乡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统筹实施厕所改建、污水治理、垃圾处理、村貌改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逐步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此外,要推进区域分类提升,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推进全面治理提升,深入开展“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强化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等。

叶长春提到,要抓好县域内城、镇、村三大“载体”建设,建设一批绿色宜居韧性智慧县城,培育打造200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一批体现四川地域和文化特色的现代宜居农房等。

抓好城乡绿色、宜居和历史文化三大“品质”提升方面,则要着力塑造城市、小城镇、乡村各具特色之美,增强对各类要素的吸引力。

比如,建设一批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大力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创建园林城市(县城);加快完整社区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圈,有序推动老旧小区、城中村、危旧房等改造,提升县城住房供应和保障品质,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购房门槛,加强农房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农房质量安全等。

抓好城乡安全韧性“保障”方面,加快补齐供水、排水防涝、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推动管网精细化改造,完善居住小区和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紧盯城镇燃气、房屋建筑特别是自建房等重要风险点开展排查整治,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推进燃气、供水、排水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等。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