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2023·天府人物㊸丨蒋维明:打造“地球茶舱”,让川茶香飘海外

2024-02-21 22:21:1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人物名片

 

蒋维明:

阿坝州西路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茶祥子”创始人

 

蒋维明获评第四届“四川工匠”

 

四川在线记者 杜杰

2012年,蒋维明受阿坝州汶川县人民政府邀请,到汶川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路边茶(藏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恢复失传已久的技艺,创办了“茶祥子”制茶坊,11年多时间累计为当地茶农增收800余万元。近年来,带着“茶祥子”品牌的西路边茶,蒋维明先后参加多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走出国门,远赴欧亚各国,让映秀茶成为对外交流的桥梁。

近日,汶川县委宣传部向“追光2023·天府人物”活动组委会推荐了蒋维明。

“靠着卖茶和金银花,去年我们整村老百姓收入达到了60万元,我家收入超过4万元。”2月21日,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黄家院村地里的金银花种苗拔节生长,村民吴泽文盘算着一年的收益,喜笑颜开。

曾经山上的“荒荒茶”变成了效益茶,野生金银花变成了致富花——这一改变,离不开蒋维明扎根映秀的帮助。

免费供茶11年,建立“映秀会客厅”

“这一片地上生长的苔藓保住了水分和有机物,杂草被控制了,茶树和金银花生长非常好。”站在黄家院村的茶园里,蒋维明指着茶树向吴泽文传授着种茶经验。一有时间,他都会自己钻进茶林里,碰碰茶枝、抠抠泥土,指导他们科学种植、生产。

“非遗传承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带出一批人才。所以我们要把农民变农工、农工变技工、技工变教练,最后变成非遗传承人。”不仅带头指导村民科学种茶,蒋维明也带徒弟,如今他的非遗传习团队中有当地村民,也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十多公里外的映秀镇上,马德建在茶祥子制茶坊里忙碌着。他是映秀镇渔子溪村村民,也是蒋维明的徒弟之一。“我22岁进入茶祥子映秀制茶坊,已经在茶坊工作了8年多时间,目前,熟练掌握了拼配、发酵、蒸制、烘焙等西路边茶制作工艺,在蒋老师的指导下还学会了用数字化设备完成制茶流程。”

每天,茶祥子制茶坊里,看书、歇脚、下棋的人,坐满了长桌。从2012年至今,11年多时间,茶祥子制茶坊都免费为游客、群众熬茶喝,同时提供休闲、聊天、看书、喝茶的场地,这里被称为“映秀人的会客厅”。


蒋维明在茶园里(刘文佳摄)

打造“地球茶舱”,让川茶香飘到海外

“以川茶文化为抓手,在川内建立沉浸式川茶文化国际交流系列窗口——‘地球茶舱’,以此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中外互动交流。”蒋维明认为,茶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蕴含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动力。

作为西路边茶非遗传承人,蒋维明带着“茶祥子”制茶团队不断“走出去、请进来”。近年来,他们奔赴摩洛哥、法国等国家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去年5月,蒋维明在映秀镇打造出第一批中西融合的川茶文化国际交流窗口——“地球茶舱”。

“地球茶舱”采用星空酒店玻璃阳光房结构,单个茶舱面积40至60平方米。根据映秀本地特点,“地球茶舱”分为藏舱、羌舱和汉舱,分别对应藏族茶文化、羌族茶文化和汉族茶文化。藏舱可沉浸式体验黑茶砖储存及进行茶空间冥想;羌舱则以羌族的火塘文化、手工金银花制作为体验内容;汉舱则以吧台形式,将中国茶与威士忌、酥油等元素结合,进行中西融合的现代化茶体验。

如今,秉承“做好更要做久”的理念,蒋维明通过持续努力,已把映秀茶销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并带动汶川当地270多户百姓依靠采摘茶叶和金银花,致富增收。

(除署名外,图片都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