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四川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登

2024-08-26 06:52:0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陈乐


8月23日,四川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安举行。 四川在线记者 杨树 摄

编者按

8月23日,四川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安举行。研讨会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省委党史研究室、教育厅、省社科院共同主办。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及我省社科理论界的6位专家分别发言,研讨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一级巡视员 张明杰

习近平总书记8月22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这个重要论断,是总结党的历史得出的郑重结论,深刻揭示了邓小平同志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态度,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首先,他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自从留法勤工俭学期间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之后,邓小平同志就矢志不渝地为马克思主义奋斗终身。其次,终其一生,邓小平同志都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重要任务。他还提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要求“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尺度。第三,他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从世界发展潮流、人类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精髓,提出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等精辟的观点,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打开了理论创新的空间。

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党和人民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要求。1981年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和判断。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三大报告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设定为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算起的100年。在这个100年之内,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基本路线不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成果。邓小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重大论断,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创新,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只是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理论创新和贡献的一部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体现,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思想财富,就是以他为主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需要作答的时代命题。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李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体系化、学理化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拓展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同志结合实际开拓性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问题,深化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外延,丰富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系统阐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号召全党聚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一系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邓小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贡献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荣凌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这为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发出了先声,后来又逐渐吸纳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成为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不懈探索的使命任务。

邓小平同志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以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带领全国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解放农村生产力,拉开了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序幕,有力带动了各个领域的改革。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切入点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增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动力。以兴办经济特区为窗口构建对外开放崭新格局,大大加快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牵引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抓住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他还领导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邓小平同志初步构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他通过各种场合的重要讲话以及党的重要文件,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理论观点,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标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描绘“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根本任务,确立“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明确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规划“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具体发展步骤。

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贡献,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系列创新突破,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省社科院党委书记 刘立云

聚焦前进方向,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经验,深刻反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教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

聚焦发展阶段,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正确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曲折发展提供了一把钥匙,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聚焦根本任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历史命题。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深刻揭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

聚焦主要矛盾,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深刻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抓住了兴国之要,明确了立国之本,找到了强国之路。

聚焦统一大业,提出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邓小平同志创造性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这一科学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邓小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蒋永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思想财富,就是以他为主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新发展,是对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传统观念的新突破,是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创举,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新方向,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拓了新途径。

打破传统思想束缚,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而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邓小平同志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明确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提出运用两种手段促进经济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他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总是紧紧抓住生产力标准。邓小平同志指出宏观调控也需要运用市场手段,并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要相结合,发展生产力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都得要”。邓小平同志提出运用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是总结中外经济发展史所得出的重要论断。

回应姓“社”姓“资”争论,澄清市场经济具有社会制度属性的认识误区。针对国内关于姓“社”姓“资”问题的争论,邓小平同志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一针见血地点明计划和市场都只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彻底摒弃了将计划和市场与社会制度属性相捆绑的传统观念。

强调社会主义本质,提出要坚持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四项基本原则相联系,尤其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原则。邓小平同志认为,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是具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市场经济。

邓小平改革理论和实践的现实意义

小平干部学院(广安市委党校)常务副院(校)长 赵泽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邓小平同志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广安作为小平同志的家乡,我们更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正确理解邓小平改革思想。邓小平改革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要改革,什么是改革,怎样搞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把改革看成一种革命,他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强调通过改革的手段使我们“赶上时代”。坚持在改革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强调,要是“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比如说两极分化”。邓小平同志认为“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他提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从本质上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为保障改革开放不偏向,实现现代化目标,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改革的方法。对于改革开放这个新事物,他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不丢老祖宗,又敢说新话、走新路。总之“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改革思想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关键阶段,务必要勇毅坚决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是必须坚持正确方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无论改什么、怎么改,都只能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下进行,否则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二是必须坚持正确立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三是必须坚持正确方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各方面。此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还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改革发展稳定等关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