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壹度丨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 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有多“牛”?

2024-09-06 20:09:1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行晓艺

9月3日,中国科学院在南京举行发布会。会上宣布,在近日召开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了全球第二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中国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为内蒙古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桂林喀斯特。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成为四川首个入选该名录的地质遗产地。该遗址的独特性在哪里?有何价值?下一步又将如何保护和研究?四川在线记者进行了采访。

 

遗址的两个“最” 

填补世界恐龙发现和演化史的空白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最早发现于1972年,在已发掘的近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获得了200多个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个体的上万块骨骼化石材料,命名了26个属29个种,包括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剑龙类等恐龙,以及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蛇颈龙类、似哺乳爬行类等众多门类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被列入首批国家重点保护化石名录的共有15种,其中1级12种、2级3种。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是独一无二的,它体现出难得的生物多样性,在同时期全球范围内的化石记录中极为罕见。”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用两个“最”,向记者介绍了该遗产地的独特性。

这里有最密集的恐龙化石埋藏。恐龙化石层叠堆积,且多数保存完好,其中包括世界上已知保存最完好的真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世界公认保存最完整的原始剑龙——太白华阳龙等珍贵标本。“不仅填补了世界恐龙演化史上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稀少的短板,也为世界恐龙早期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化石材料。”曾小芸说。

这里有中侏罗世最丰富的陆生脊椎动物化石组合。在该遗址发现之前,这一时期的恐龙化石仅在北非、东亚、西欧和澳大利亚零星发现,乃至科学界对这一时期的恐龙面貌的了解甚少。该遗址的发现,打开了认识中侏罗世陆地动物群面貌的一扇窗口。当时的自贡大山铺一带,除活跃着多种肉食性、植食性恐龙之外,还有水生的鱼类、两栖类、鳄类,以及空中飞行的翼龙类等,其中很多为基干类群,它们组成了一个最为集中和高度多样化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

“该遗址拥有全球最佳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记录,以其庞大的数量以及近乎完美的保存状态著称于世。”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欧阳辉说,其所属地质年代中侏罗世又是恐龙演化史上的关键阶段,早期恐龙向巨型化和多样化方向演化就是在这一阶段奠定的。此外,在化石发掘现场建有中国第一座专门性的恐龙博物馆,使“恐龙奇观”得以有效保护和充分展示,是全球古生物化石及产地保护利用的一个典范。

 

打好“科研”“科普”牌 

全力建设国际恐龙展示研究高地

 

地质遗产是忠实记录地球46亿年演化历史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是地质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

“能够入选,非常不容易。”曾小芸告诉记者,2023年初,全球第二批100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开始申报,中国共有10个地质遗产地参与申报,其中3个入选,6个延期,1个被拒。经过全球地学领域顶级专家的严格评选,与64个国家的174个候选地竞争,经过1年多的时间,在今年8月27日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对外公布。

欧阳辉从1990年开始,致力于推动自贡恐龙遗址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他回忆道,该遗址于1992年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册地质古生物遗址候选目录”,2008年又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这次被国际地科联公布列入全球地质遗产地名录,则代表该地的科学价值、研究水准、保护水平得到国际地学界的广泛认可,又向世界自然遗产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获此荣誉,“恐龙之乡”自贡又将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建设国际恐龙展示研究高地?

“我们将继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保护与利用工作,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科学+’建立恐龙数字博物馆,加强数字融合创新发展;还会拓宽‘朋友圈’,继续加强与国际地质科研机构的合作。”曾小芸说。

自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陈金洪向记者透露,自贡将全力建设自贡恐龙特色文旅产业园核心区。目前已与四川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重庆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联合共建古生物与古环境协同演化川渝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年内将投入使用;采取外聘、建工作站或柔性引进方式,建立以恐龙博物馆为主、多极支撑的高水平专家团队。“我们还将以原创特展持续推动科普教育,加快自贡恐龙博物馆主展馆改造提升,现已面向全球征集概念设计方案。”陈金洪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尤海鲁则表示,以此为契机,自贡可以加强对大山铺恐龙动物群的研究,为全球恐龙事业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图片由自贡恐龙博物馆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