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四川丨遗产保护加力、体验项目“减龄”,蓬安相如故城释放文化魅力

2024-09-12 22:53:2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志敏

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向宇 摄影报道

9月12日下午,“万千气象看四川”三季度集中采访活动报道组来到南充蓬安县相如故城。

沿着青石板路,穿过文明门,一座人物塑像映入眼帘。这是被推崇为一代“辞宗”“赋圣”的司马相如人物塑像,身背行囊,两袖生风,大步疾走,展现了青年文人的朝气蓬勃。“这是司马相如20来岁时的样子。年轻的他胸怀壮志,正要施展自己的才华。”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理事长唐晓零介绍。

相如故城,是司马相如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如今的相如故城也恰如疾走的司马相如展现的精神面貌,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上,绽放了更多的青春活力,以“年轻态”的体验项目,努力做响文旅品牌。


蓬安相如故城航拍。

守护汉风古韵

嘉陵江畔的小城有厚重底蕴

从文明门继续向相如故城深入探访,记者遇到身着汉服前来打卡拍照的一群游客。“这里来了很多次,每次来都有很浓重的历史感。我和朋友们特意约好佩戴了簪花头饰,一起在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前拍照留念。”在本地游客刘奕孜看来,汉风古韵,就是相如故城的魅力所在。

依山就势、临水而筑的相如故城,是蓬安古县城旧址,它作为州县治所长达1500余年。为了守护汉风古韵,相如故城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工程。

走进相如故城,率先见到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错落有致的建筑,从上空的航拍视角来看,嘉陵江畔的这个方圆1.25平方公里的小城中,嵌入了文庙、武庙、城隍庙、玉环书院等古建筑,7处省级文保单位坐落其中,形成了密集分布的群落,保留了古时相如县的传统格局和汉风古韵。

唐晓零回忆,从2018年开始,蓬安县以文物古迹修缮保护、开发利用和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重点,精心保护古建筑群,打磨相如故宅、长卿祠等20余处文物古迹。2021年4月30日,历时3年多修复与重建的相如故城,在司马相如诞辰2200周年之际正式开城迎客。修复和重建后的相如故城,在202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除了静态的保护利用,蓬安县还进一步推动司马相如走进更广泛的社会场景中。蓬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鲁艳介绍,蓬安在中小学校设置了“相如阅览室”,举行汉赋诵读比赛等活动浸润青少年成长,还创编歌舞剧《相如长歌》,举办“迎新春万人诵赋送福”“相如大讲堂”等系列活动,让“相如”这一源远流长的特色人文资源进一步得到传承发扬。

更新体验内容

“年轻态”项目成为文旅增长点

文明门前的广场上,相如街道办从事文化工作的专职干部王凤英也在忙碌。趁着太阳西斜气温降低,她带领一家人用稻草和竹材制作草龙。

以竹为骨节,以草为龙鳞,朴素的制作技艺流传下来。作为当地的龙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王凤英制作的草龙是相如故城节日庆典中的必备道具。“我们跳起龙舞的时候,游客们都在欢呼,我们也很振奋。现在,我的孙子辈们都在学习草龙的制作,已经学会辨别和收集制作所需的材料。”


王凤英与家人舞起草龙。

新老的传承故事在相如故城延续。在传统非遗的原汁原味呈现之外,相如故城还布局了一批新形态的文旅体验项目。蓬安相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何艳介绍,相如故城静态的展览比较丰富,在基本展陈内容上有历史的深度,而在游客可参与、可互动的体验项目中,目前正在加紧丰富沉浸式的体验项目,以“年轻态”的内容,吸引更多人前来感受相如故里的文化魅力。

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浪漫爱情故事为背景,在今年七夕节前后,为凸显浪漫主题,相如故城推出光影秀和冷焰火烟花秀,通过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给游客、居民带来视觉上的惊喜。同步开展的水龙祈福、挂同心锁、穿针乞巧、放河灯、猜灯谜等民俗文化活动也强调参与感和互动感。据统计,上述活动共吸引游客11万余人次,带来旅游综合收入1600多万元。

2023年开始引入的研学服务,成为了吸引学生群体的重要手段。相如故城研学线路以参与感为重点,学生可以在这里了解古代的拜师礼,学习开弓射箭,绘制戏剧脸谱,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去年的研学服务吸引了约7000名学生,今年上半年这个数据是5000左右,我们的研学服务还将进一步丰富内容,今年有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何艳表示,目前相如故城新规划的项目有古风游乐场、汉风体验馆,还计划新引入VR设备,让体验的形式更为多元,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