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端·见闻丨5跨变9跨 川藏电力联网背后的“牦牛”支撑

2024-09-13 21:09:1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志敏

四川在线记者 唐泽文

金沙江大桥巴塘一侧,绕行了几分钟山路之后,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巴塘分部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蒋茂将车辆停在山路一侧。

分部一班班长杨正东熟练地升起无人机,绕着输电铁塔的电缆一路飞行,直至金沙江对岸的另一座铁塔后返回。十余分钟,就完成了线路巡查。

“仔细看了,这段线路没问题。”杨正东说。


金沙江大桥旁的输电线路。李强 摄

8月26日,四川日报全媒体“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采访组来到甘孜州巴塘县。金沙江两岸,9道跨江输送电路将川藏两地电网连接起来。

时间回到十年前,川藏联网工程正式完工并投入运营:乡城-巴塘500千伏线路和巴塘-昌都500千伏线路连续5次跨越金沙江,结束了西藏昌都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

“当时,与四川电网联网运行,从根本上解决了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严重缺电和无电地区通电的问题。”蒋茂说。

十年间,随着金沙江水电的梯级开发,发电能力的提升让5跨变为了9跨,新增的4条500千伏线路,进一步保障了川藏两地的用电需求。

巴塘分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这些线路进行巡查维护。“供电能力强了,保障能力更要跟上。”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输电线。李强 摄

仅以杨正东所在的分部一班为例,他们日常需巡护的输电铁塔就有806座,线路超过570公里。

虽然塔多、路远,但他们并不担心。“我们现在都用技术手段。”杨正东说。现场巡查,他们用无人机通道扫描技术:无人机摄像头对铁塔及电缆进行扫描,自动确认杆体是否受损,电线曲度是否正常等巡检参数。

“以前都是人工爬上去看。现在一个人半小时,就能完成以前三个人需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他说。

除此之外,电网自身还能24小时对自己进行实时监控。

在公司巴塘分部的监控室大屏上,“国网四川电力公司输电线路可视化智能巡检系统”界面,记者看到琳琅满目的数据不断跳动。

系统左侧显示着“实时告警信息”,并在左下方显示具体告警图像。“这套系统很‘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告警,我们的职责就是分辨出哪些告警是真正需要处理的。不需要处理的就删掉。”

蒋茂介绍,告警监测为24小时值班,所有信息需在15分钟内处理。在这套系统支撑下,山火、冰害、外破、地质灾害等状况,都能及时得到规避和解决。

川藏联网工程稳固的电力支持,让居民感受到明显的变化。

巴塘县竹巴龙乡水磨沟村村民邓月回忆,川藏联网投运前,家里用电很不稳定,每家每户都需要稳压器,且每天只有晚上两三个小时通电。

现在,村里每户都有独立电表,他家的厨房还开始用电炉煮饭,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电网维护的保障力,也在进一步提升。

当天,蒋茂就在公司分部办公室里部署接下来的主要工作——为电网安装更多防雷设施。

他们的统计,今年6月,川藏联网工程巴塘辖区内的落雷有3600多次,几乎是去年的九倍。“一旦断电,会直接影响昌都市群众的生活用电。前不久我们在十天检修期内铺设了大量新的防雷装置,我们要进一步优化防雷方案,让电网不受这个新问题的影响。”

在巴塘分部办公室里,有一面印着“牦牛团队”的旗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是我们的工作要求。希望我们能像牦牛一样,扎根在这里,让川藏电力更可靠。”蒋茂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