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蜀道文化、讲好蜀道故事,《蜀道十讲》等高水平研究专著亮相丨聚焦2024天府书展

2024-10-11 21:47: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志敏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广元翠云廊古蜀道视察,对文化传承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底,“蜀道考古”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蜀道的保护与研究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当前,蜀道文献整理和专题研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10月11日下午,“望千年蜀道 创文脉新篇——《蜀道十讲》、蜀道遗产丛书(第一辑)新书分享会暨蜀道遗产丛书(第二辑)合作签约仪式”在2024天府书展圆满举行。此次活动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西华师范大学蜀道研究院主办。

为蜀道遗产研究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蜀道沟通四川盆地与中原地区,连接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连通南北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历代大一统的坚实基础,见证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交流,彰显了中华民族因地制宜的智慧与开拓进取的精神。蜀道延续三千多年,是中国重要的统一之路、治理之路、文化之路、经贸之路、艺术之路,也是多线穿越秦岭、大巴山,横贯南北气候和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长廊。

西华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军介绍,西华师范大学是较早开展蜀道研究的高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组织专家成立专门机构开展研究,40余年来在蜀道考古调查与研究、蜀道文献整理与研究、蜀道文学艺术研究、蜀道及周边辐射区域生态保护研究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确立了在蜀道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2023年12月,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统筹指导下,整合各方资源,以西华师范大学为建设主体,蜀道研究院揭牌成立。

有鉴于此,四川人民出版社邀请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蜀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蔡东洲主编《蜀道十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结合的形式,为读者揭开蜀道文化的多彩面纱,传承千年蜀道的精神内核。同时,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携手西华师范大学蜀道研究院精心打造“蜀道遗产丛书”,旨在为蜀道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蜀道十讲》封面

在李军看来,这些著作汇集了蜀道研究领域学术泰斗、知名专家、学术新秀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蜀道研究薪火相继、代有传承、开拓进取的学术传统。

以书为媒,让蜀道不断发挥独特价值

《蜀道十讲》由蔡东洲主编,是一本面向广大读者的蜀道普及社科图书。全书从蜀道的线路变迁、国家统一与长治久安、历史遗存、行道古树、摩崖石刻、文化交流、文学创作、书法艺术、域外旅人等十个专题讲述蜀道故事,传承蜀道文化,让蜀道不断发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价值。

蜀道遗产丛书(第一辑)共有10种著作。其中6种涉及蜀道相关文化遗产,包括《蜀道南段古代壁画遗珍》《蜀道南段调查报告(2017—2018)》《米仓道巴州平梁城调查报告》《唐宋蜀道文学研究》《唐五代入蜀文人与蜀道诗研究》《司马相如集校注与研究》;其余4种涉及蜀道相关自然遗产,包括《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大熊猫研究》《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台湾水青冈的生存现状》以及《濒危植物水青树的保护生物学》。


蜀道遗产丛书(第一辑)

以刘显成、杨小晋的《蜀道南段古代壁画遗珍》为例,该书在充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壁画遗存进行分类与评析,分析其中的艺术民俗学意蕴和其独特的蜀道文化价值,旨在传承巴蜀文化,为蜀道遗产的保护利用及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伍联群、田文仲的《唐宋蜀道文学研究》,则通过对蜀道与唐宋入蜀文人的文学创作进行动态的、综合的观察与分析,力求从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来探讨唐宋文人与蜀道地域的相互影响,揭示唐宋文学的表现形态与演变规律。

蔡东洲介绍,除了上述蜀道研究专著外,此间另有《巴蜀地区宋蒙山城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嘉靖保府志校注》《蒋琬评传》《剑门蜀道行走记》等分别出版。《蜀道文库》第一辑《蜀道游记文献集成》60册,已于2023年12月出版发行,今年又陆续推出《蜀道方志集成》金牛道卷、荔枝道卷、米仓道卷、阴平道卷等数十种、数百册。《蜀道研究》第1期稿件已在组织之中,预计将于2025年春天创刊。

主办方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