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丨数字化信息化赋能 做好经济治理“加减法”

2025-01-22 22:52: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手机访问

四川在线记者 曹凘源

 

 

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经济治理。建设全省一体化数据平台、省社会信用平台,打通各领域公共数据信息,完善自然人、企业法人“一人一档”“一企一档”。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信息共享、流程再造,实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政务办事高效便捷、贷款融资降本提速、监管服务优化提质。推动社保卡“一卡通”应用。推广“报表通”,减少基层填表负担,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和时间走进群众、服务群众。

 

——政府工作报告

 

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进一步优化完善了政府行政体系、治理体系、数据开放体系以及公共服务体系,为治理现代化提供组织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经济治理。如何赋能?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代表委员们在会场内外展开热议。

基层工作“减负”

数据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填写报表是基层工作中最令人头疼的一项工作,大量的重复填报,让社区工作人员成为“表哥”“表姐”。“台账报表多、行政负担重、服务时间少,这是社区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省人大代表,成都市新津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建平认为,报告中提出的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是基层减负的重要手段。

2022年4月,新津区开展试点“报表通”这一数据工具,通过选择字段、配置条件,系统智能关联、自动抓取数据、分级审批提取、一键生成报表等功能,实现一次采集、多方使用、部门协同。“各部门从社区要数据转变为向中台要数据,2024年新津辖区内村(社区)每个月的报表填报数量下降了75%。”胡建平说。

“关键还是要加大数据开放力度,打造数据共享协作机制。”省政协委员、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嘎拉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在公共服务方面,行政机关掌握着大量的公共数据,但是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不足、跨部门协作困难等问题。

嘎拉茶建议,在明确公共数据开放的权责和范围,在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构建覆盖省、市等层级的全省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统一受理共享申请并提供服务,高效满足各地区各部门数据共享需求。

“还要发挥载体优势,持续集成和丰富功能。”省人大代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唐青很看好正在推广的社保卡“一卡通”应用。他认为这种方式将民生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进一步优化了经办流程,实现数据共享、信息自动生成、线上办理和自助机自主办理,从而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他建议,积极拓展社保卡应用场景,打通教育、就业、医保、住房等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信息,强化数据汇聚、治理和分析应用,真正实现“一卡通”数据向相关地区和部门赋能。

企业服务“加码”

数据资源打通发展堵点

帮助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治理中的重要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全省一体化数据平台、省社会信用平台,打通各领域公共数据信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服务企业的水平,打通企业发展的堵点。”省政协委员、宜宾市工商联主席王超表示,诚信体系的缺失或不完善,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也制约了整个市场环境的优化。现有的一些平台,虽然整合了经营主体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严重失信等公共信用信息,但没有系统地对企业诚信体系进行监测预警,对于企业失信行为,难以在萌芽阶段发挥有力震慑和处置作用。

“要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王超建议,加快建设全省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建立“多源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库,健全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确权等机制,完善公共数据资源归集、分类、存储等公共数据管理体系,借助省级平台优势,让公共数据资源成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数字技术还要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导。”省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孙湛博在调研中发现,当前行业管理部门对道路运输企业、车辆和驾驶员相关信息和数据获取手段单一,时效性不强,企业填报数据质量不高,这些问题造成了行业监管难度大。

孙湛博建议,使用多源大数据对道路运输企业、车辆、驾驶员进行数字画像,一方面通过营运企业日常监管和信用评级、营运车辆安全隐患排查和排放情况评价、营运车辆驾驶员健康状况、行车安全评价和记分管理等功能,实现对道路营运企业失信行为、非法营运、营运车辆交通违法和不文明驾驶行为的监管;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数据收集分析摸清道路运输企业“家底”,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动营运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绿色低碳水平提升。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