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四川首个市(州)考古工作站为何落子眉山?

2020-07-29 16:04: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7月2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眉山市文物局签订共建眉山考古工作站的协议,并正式在眉山挂牌成立了全省首个市(州)考古工作站。

四川在线记者 樊邦平 王青山 文/图

7月2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眉山市文物局签订共建眉山考古工作站的协议,正式在眉山挂牌成立了全省首个市(州)考古工作站,此举引发社会关注。

对于门槛极高,管理极严的考古发掘工作,为何要“中心下移”至市(州)一级?作为四川考古界的第一个地方联合共建共管工作站为何会落子眉山?这一创新又将为四川考古事业乃至文旅事业带来哪些影响?带着疑问,日前记者走进了眉山考古工作站一探究竟。

鸟瞰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现场(资料图片)

为何要设置眉山考古工作站

7月29日,6天前挂牌的四川首个市州考古工作站——眉山考古工作站迎来了它最繁忙的时刻。

推开位于眉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的眉山考古工作站办公室大门,眉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眉山考古工作站常务副站长杨宇的桌上堆满了眉山即将发掘的考古遗址和保护项目材料。

“同事们一部分赶去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了,去现场研究江口沉银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事项,另一部分人去了彭山新发现的一处墓群,那里新出土了900多件器物,要赶在汛期来临前做好发掘的收尾工作。”谈起新的机构和新的职务,杨宇用了一个“忙”字来形容。

针对为何要在眉山设置考古工作站的疑问,杨宇的回答是国家政策的大势所趋和眉山文化历史名城建设的需要。

由省市区三级文物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考古工作队在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资料图片)

地处成都平原南端的眉山市拥有1500余年建政史,素有“千年诗书城”美誉,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眉山也是文物发掘和保护利用大市,统计显示,目前眉山拥有馆藏文物3.9万件,江口沉银物5.2万件,不可移动文物13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文物资源拥有数量位居全省市(州)前列。

但长期以来,眉山面临着文物发掘工作和保护利用技术不足的瓶颈。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内考古发掘工作须报经国家文物行政部门批准,且要有专业资质的人作为考古发掘领队,而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其相关保护措施也需要由省一级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在现有法律规定中,市(州)一级的文物行政部门无权主导考古工作,所以争取更多的的资源和机会,赢得考古工作更大的参与权,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支撑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决策,成为眉山的迫切需要。

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出的珍贵文物

事实上,眉山的这一需要,也同我省文物保护利用的改革方向极为吻合。

作为文物发掘的主要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也面临人手不足的尴尬,具备考古资质的人才即领队数额有限。按照规定,每一个领队同时只能负责三个考古工地,面对全省庞大的考古和文物发掘需求,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常常捉襟见肘。

为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2019年,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并明确,有业务力量的市(州)可按相关规定试行开展文物调查、勘探和清理、试掘,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建设区域文物保护中心。

“当前全省文物事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如何整合市、县两级的考古力量,形成文物发掘和保护的合力,也成为行业的一道必答题。”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表示,我省在眉山建立考古工作站,既是眉山文物保护工作现实和省上需要的结合,更是全省文物保护利用事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此外,近年来,眉山良好的文物保护环境也成为双方迅速敲定合作共识的前提,眉山不仅颁布了眉山文物保护第一部地方法规《眉山市三苏遗址遗迹保护条例》,将文物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更自2017年起,每年拿出财政资金50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工作,全市累计投入1.38亿元,先后实施了17个文物保护项目。2018年,眉山市文物局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而省市县文物部门“三级联动”携手完成的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工作,更是为眉山考古工作站的设立打下了合作基础。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