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识棋 终生不弃
自去年大病一场后,李克光开始深居简出,因为需要遵守医嘱,老人家平时被迫要少说话,“说多了怕精神不好”。
这让四川省老干部活动中心负责人黄培惠女士颇有点不习惯,无他,活动中心里少了那个最准时也最熟悉的身影。“前几年李老身体还很健康,我们中心每天上午9点开门,他会乘公交车到西月城街,再步行两站路,准时赶到。一般只下棋、聊天,然后下午四点半准时离开。他从来不要人接送,这里就像他的家一样。”黄培惠说。
不过你只要提到围棋,坐在家里沙发上的李老就会两眼放光。“桌子上都还有棋谱、棋盘,我每天要打谱的。自从我5岁学会围棋之后,到现在都放不下它。”他说。
据李老回忆,少时学棋,乃因父亲李斯炽(成都中医学院首任院长)和叔父等人都会下,家里来客对弈时,长时间围观,加上父亲启蒙,自然而然就会了,待7岁时,李克光已经表现出天赋,下围棋“打遍全家无敌手”。
10岁时,因父亲在少城公园一带传授医学,少年李克光常到当时的成都围棋会玩耍,围棋会以当时的蓉城高手张仲德、马志安为中心,高手如云,李克光的棋艺因此一路飞升。老一代“西南王”黄乘忱四段1948年抵蓉,擅长让子棋的黄老曾表示:能过我的两子关,就是成都最好的业余棋手。当时众高手纷纷败下阵来,能够受两子击败黄乘忱的,仅有李克光和陈安齐两人,陈后来得进国家围棋队,终成职业六段。
“五六十年代,我就和成都的职业棋手黄乘忱、杜君果和孔繁章他们一起训练、比赛,四川省的比赛,我多次获得亚军,可见我当时和职业高手的差距并不大吧?只是后来,我要去搞中医,不得不放弃了专业围棋这条路。有点遗憾,但围棋作为我毕生最大的一个爱好,我终生受益,也永远不会放弃。”李克光说。
棋医合一 融会贯通
如果你和李老一样精通围棋,那么即使到了94岁高龄,有一个性格特点也不会改变,那就是好胜依然。
敲开国医大师家门去采访之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装饰墙,陈列着数十个琳琅满目的奖杯,那是李老征战棋坛历年的收获,其中,最多的是“劲松杯”等老年围棋赛的金杯。“去年我生病了,不能代表四川去下劲松杯,结果他们就把团体冠军搞脱了。”李克光说,表情有点无奈。
昔年的成都棋苑,每逢周末,李克光的名牌就和孔繁章、陈安齐等人挂在一起,现场表演对弈,那时棋界,一名业余棋手不要说能战胜李克光,就是能上台与之一战,也是大幸。历数往事,李老记忆犹新的,是他在劲松杯老干部比赛中常与挚友、浙江大学老教授竺源芷等人战得难解难分,“可惜啊,我的小学同学杜君果走了,姚伟鼎、马嘉珩他们前些年也走了,下围棋有时也寂寞,那就是对手越来越少了。”
与中医学相比,围棋在国医大师的心目中谁的分量更重,其实很难揣测。言及围棋与中医有何异同,李克光郑重表示:“其实最重要的应该是记忆力,围棋和中医一样,都需要很强的记忆力才能学好,中医要记汤头和各种处方,围棋要记定式和基本死活,任何事情都一样,你先要能记住,再往后才能融会贯通。我想,我之所以在中医和围棋方面有点成就,大概和我四岁起,祖父教我背诵四书五经有关,我都能记住,而且一记就忘不了。”铭心一战 棋祭亡妻
老一代的棋界中人都知道一个著名的段子——李老给人把脉之前,总要习惯性地问一句:“现在还吃得不?”回答如果是肯定的,他就会微微颔首。
关于气血,关于妇女儿童的各种疑难杂症,李克光在中医界素有口碑,神医解难的例子数不胜数。多年前,李老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透露过他最朴素的养生秘诀——什么都能吃,多吃粗粮,不要吃太精细的,不要过饱。而他当年坐诊时,有一个观点也广为人知——“药能治病就行了,病家买不起药,医生的诊断就白费了。”2004年,李克光关闭了他的门诊,原因很简单,慕名而来的病人太多了,以至于他每天最惶恐的就是下不了班……
一代宗师吴清源是李老的偶像,吴大师79岁时,自感身体状况很差,一次机缘巧合,他请李老为他把脉,李老当时就预言:“你其实没问题,可以长寿的。”后来,吴老果然活到100岁方才仙去。
李老为人谦和,对挚友尤其迁就,据他周围的老友透露:他会打麻将,但从不喜爱,只要有围棋他肯定弃麻将而去,但有时老干部活动中心三缺一了,别人一喊,李老虽然很不情愿,也会笑眯眯地回一句:“好嘛好嘛。”坐上桌去。
不过坐在棋盘对面时,在对手眼中,李克光不再友好,甚至,还有点“凶悍”。90年代初,在成都的中日围棋会馆有一次交流比赛,李老对上一位名叫渡边的日本业余7段。当时大家都认为李老不太可能赢得下来,何况,比赛之前恰逢李老的妻子过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老说:“那时确实心情非常差,但坐到棋盘边上时,我突然有了一个念头,那就是为了我刚过世的老伴,这盘棋无论如何都不能输!局面一直很胶着,到了后半盘,我越战越勇,而对手突然软了下来,最后我赢了,赢得堂堂正正。”
说着说着,李老停下来抿了口茶,习惯性笑眯眯地望着前面的一片虚空,恍若入定,潜入了属于他一个人的追忆。华西都市报记者贾知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