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遂宁模式”击中了市场痛点
□本报记者 李龙俊
如何在省内推动扩大试点范围?同时让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更大作用?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中国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毛道维教授。
记者:遂宁经验出成效原因是什么?
毛道维:根本原因是国内信用信息市场发展不够。国外发达国家,个人有信用评价,企业有信用评级;国内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完全是空白。遂宁试点经验恰好击中了市场需求痛点,所以逐渐显出成效。
记者:该如何推广试点经验?
毛道维:应该两方面发力,一是空间扩展,将“遂宁模式”复制到省内其他市州,最后建立全省层面的信息库;另外是领域扩展,从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到农户信用体系建设,最后甚至扩大到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
要将试点经验有效推广到其他市州,可以从运作方式等方面考虑,由人行、地方政府帮助克服不同政府部门之间条款分割、信息孤岛等障碍;同时让大数据公司参与,引入市场力量。
记者:这个市场化过程有无风险?
毛道维:要防止信用信息泄密。通常情况下,没有本人授权,其他机构是不能查询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的。市场化的同时要规范化。未来社会机构肯定会更多介入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制作、评级领域,相关的规范工作要走在前头,政府相关部门应有提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