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
画“像”不易,模式并非一试就灵
“目前全省21个市州推广遂宁模式,全面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方昕介绍,“绵阳、凉山、广安等做得较好,好些市州有框架但内容远远不够。”
“省内一些市州政府推动不够,信用体系建设进展缓慢。”业内人士认为。
“遂宁模式”被广泛复制,为何却不能迅速起效,难点在哪里?
首先是构建数据库难。“企业信息分散在30多个部门,信息采集难!”人行遂宁中心支行副行长罗鸿勇表示,“没有信息,一切是空谈。”即使在遂宁,数据采集过程也并非在每个部门都顺畅,很多小微企业还没意识到信用档案的价值,不愿主动提供企业信息。
当初为推动信息采集,遂宁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26个市级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安排200余万专项资金,建立综合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信息采集和共享。“干得不好的部门,年终考核最多要扣2分。”遂宁市金融办主任雷奉军介绍,部门评优排位中,0.1分的差距都会影响三四个名次,如果扣2分,影响巨大。
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下,截至今年上半年,遂宁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共采集到遂宁1.35万户小微企业的15万余条信息。
信息收集了,整理加工是另一个难题。“要进行信息清洗,这是巨大工作量。”罗鸿勇表示,同一家企业,可能不同部门显示的名字略有差异,不能张冠李戴;信息量庞杂,要区分哪些有用。在信息统一录入系统后,还要对大数据深加工,甚至设计出产品后才能有助于金融机构使用。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霍伟东认为,市州推进慢有现实原因: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长期看价值大,但短期却是牵涉面广、投入大不易见成效,遂宁都是做了近10年才有今天的效果。“构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需要一步步做扎实,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全省各市州纷纷搭起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框架,全省层面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也在计划之中。“全省联网后,借此也可倒逼各市州加快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分析人士认为。
未来
探索市场化运作手段
最近,建行遂宁分行行长朱虹在认真研读《金融道·把钱贷给谁》这套书,其中讲小微信贷的内容占了大部分。
“我们需要权威的企业信用信息作为筛选客户的重要依据。”朱虹介绍,近三年,建行遂宁分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新增5.7亿元,增幅250%。
另一家遂宁本地银行——遂宁市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需求同样强烈:目前该行小微贷款余额占该行总贷款余额近70%。
“政府支持、人行推动”,遂宁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行政力量起到关键作用。但如何从行政推动转为市场运作,让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能持续运转?
霍伟东认为,答案在于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推动转型的最大能量。”
有需求,还要有好产品才行。霍伟东建议,在信息采集阶段就探索更多市场化手段,另外建议引入社会化的专业力量进行数据加工,设计更多创新产品。
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运作市场化,一些体制机制的新安排也在进行。
今年2月,遂宁市金融学会发起成立的遂宁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正式开业。这个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运作思路就是实体化、社会化、市场化。
“希望将来能依据我们的信用信息甚至信用评级,企业在手机上申请贷款,银行瞬间就能放贷。”遂宁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