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四川竹产业丨一问种管收“有竹不伐”何时休

2018-04-25 07:14:55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强王成栋

散生竹(左)和丛生竹(右)。

省林业厅供图

四川盛产竹。山区、平坝,笼笼翠竹到处可见,有“竹乡”之誉的地方不止一处,竹林面积达1752万亩,位居全国第一。各种竹制品,论数量、品种,也不少。但四川的竹产业,横比浙江、福建,实在算不得强,种植效益不高,加工深度不够。

发展好竹产业,事关全省农民增收、脱贫攻坚,事关四川乡村振兴。把遍布全省的竹子利用好,把四川竹产业做成全国一流,四川现代农业就有了又一个优势产业。

由此,本报今日起推出《四问四川竹产业》系列报道,记者深入竹业主产区,走访种植农户、加工企业、林业部门及业内专家,直面差距,比对先进,剖析种植、加工、业态诸环节突出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现象

近七成应伐竹材无人采

阳春三月,正是采伐竹子的好季节。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回虎村一组村民李俭强却置家中上百亩竹林不顾,在附近场镇打零工。4月24日,他告诉记者,已经五六年没有采伐过自家的竹子了。

长时间不砍,竹上的白斑越来越多,那是枯死的信号。“不是病虫害,是老死的。”

李俭强家的竹子大部分是慈竹和棉竹。慈竹类生长期一般在15年左右,最佳采伐期为13年,如若不采,在其生长末期,竹子便会开花、枯死。李俭强家的竹子大部分是2000年前后退耕还林时栽的,迄今已经18年。

这些枯死的竹子多数胸径有七八厘米,正是上好的竹材,如果及时采收,应该在最“适龄”的时候变成票子。李俭强算过,丰产期的竹林每隔两三年就应采伐一次。他的竹林有近60亩进入采伐期,每次起码能采竹材六七十吨,按当下行情每吨500元,至少可带来三万元收入。

“其实我的经济条件也不好,父母老生病。”李俭强既然缺钱,又为什么不将竹材变现呢?

成熟的竹材任其枯死而不及时采伐,在我省是普遍现象。据省林业厅调查,截至去年底,全省竹林面积达1752万亩,以纤维含量高的杂竹为主;去年杂竹材产量397万吨,仅占可采量的31%。换言之,近七成“适龄”杂竹材没采收。

四川88个贫困县中有50个县有竹林分布,竹材收入本应是贫困农户重要增收渠道之一。但去年全省每亩竹林产值不过500元,仅为浙江等沿海省份的一半。竹材闲置山林没及时采伐,显然是四川竹产业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

针对“有竹不伐”现象,记者在乐山、宜宾、达州等产竹地区进行调查。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