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千村行|甘洛县团结乡瓦姑录村:山村里结出“黄金果”

2020-08-07 06:57:29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一线故事

8月1日,走进凉山州甘洛县团结乡瓦姑录村,道路两旁的梨树上,套着紫色袋子的梨挂满枝头。“再过10天左右就可以采摘了。”村支部书记张德弟的笑容写在脸上。

2014年底,瓦姑录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63人,贫困发生率35.7%。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梨产业,平均每户种植10亩,走上脱贫路。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黄大海

新房子 新公路

“一个崭新的村庄落成,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又回来了”

瓦姑录村距离县城约20公里,平均海拔1700余米,贫瘠,曾是村民对瓦姑录村最深的印象。

“多数人都住土坯房,要垮要垮的。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2017年危房改造,村民关永清搬进了65平方米的新房,“新房子住着舒服,还离自家田地很近,种田方便多了。”

谈起近几年村里的变化,村民李志琼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出行全靠步行,赶场要走几个小时,生产生活物资全靠人背马驮。如果不是有事情,几个月都不会去赶场。”

现在,李志琼住着100余平方米的二层楼房,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修建新房子我们只出了5900元。公路修到了家门口,想走就走,坐车方便。”

担任村干部20余年的张德弟对瓦姑录村的变化感触最深。“那些年,村里主要种植土豆、玉米,能变为商品补贴家用的只有生猪和梨。”近年来,实施危房改造、易地移民、彝家新寨、“三建四改”等项目建设,还修建了公路,“一个崭新的村庄落成,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又回来了。”

新产业 新生活

全村种植梨树近2000亩,“梨子真是‘黄金果’”

瓦姑录村气候非常适宜种梨,但过去村民认为梨树只能栽在地边或者荒山上作为副业。2004年村里欲发展梨产业,县里送来梨树10万株,然而不到两年便被村民砍了近一半,改种土豆、玉米。

“乡村要脱贫、要发展,必须依靠产业。”为带动梨产业发展,张德弟不仅在自家地里搞起规模化梨树种植,还前往四川农业大学学习施肥、打农药、修枝等管理技术,并钻研改良梨树品种,最后确定“主打”圆黄梨。2015年,圆黄梨获得农业部“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

张德弟算了一笔账,如果亩产梨5000斤,按采摘价1.6元一斤算,亩产值0.8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划算。”

眼见种植梨树的村民挣钱了,不少砍掉梨树的村民找到张德弟,纷纷要求种植。2017年,村里再次大力发展梨产业,全村新种植1150亩,户均种植达10亩,全村总种植面积近2000亩。

“以前舍不得拿地出来种梨树,要是晓得这么划算,我早就种了。”李志琼此前种了2亩,单靠种梨这一项,就能获得收入近2万元,“梨子真是‘黄金果’。”2017年,李志琼又新种植梨树8亩。

如今,瓦姑录村圆黄梨产果量连年增加,已成为甘洛县千亩优质梨种植示范基地。

“公路修通了,村民卖梨也方便了,既可以自己运到城里卖,也可以请商贩开车进村里收。”这么多年的坚持获得回报,张德弟心满意足。

还有更大的喜讯。甘洛县正在瓦姑录村修建冻库,“有4000立方米,梨子放进冷冻库慢慢卖,能卖出更好的价钱!”张德弟笑呵呵地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