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千村行|丹巴县脱贫门道

2020-09-27 07:16:55来源:四川日报编辑:覃贻花

半扇门镇大邑村

发展中药材种植

发展以“中药材种植为主,藏乡跑山猪养殖为辅”,成立专业合作社,种植秦艽、连翘、羌活等中药材850余亩,全村57户农户受益,建设跑山猪养殖场1.2亩,积极对接对口帮扶成都市成华区拓展销售渠道,2018年出栏200余头跑山猪,人均增收1400元。

聂呷乡妖枯村激活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愚。采取“精准施教”打破“一刀切”“一锅煮”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本地“土专家”的作用,通过熟悉面孔、本地语言,从群众生产生活和实际需求出发,采取流动课堂送学上门等形式,成功调动群众积极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群众变“要我听”为“我要听”,有效激活了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水子乡长纳村探索创收办法

因地制宜探索出系列符合实际的产业创收办法。打造“长纳花椒”,完成52亩花椒林科学改良,在改良田带来的可观成效下,顺利动员79户群众种植花椒150亩15000株,通过科学管理,户均增收15000元。

东谷乡牦牛村建立后备人才库

建立“牦牛村后备人才库”,截至目前,后备人才库达30余人。确定“牦牛养殖+蜜蜂养殖+土猪养殖”三线并行的产业之路。注册牦牛、蜜蜂、土猪三个养殖合作社,动员12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实现人均增收4000元。

巴底镇俄鲁村积分改变习惯

探索“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的模式,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出台俄鲁村励志积分超市实施方案,让村民参与到行动变积分、积分变商品的行动中,采取“基础分+正向激励加分-负面减分”的方式,引导群众积极通过正能量活动获取积分、领取实物。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雷倢整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