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玛基从新装修的民宿里走出来,脚上的黑色高跟鞋格外显眼。 四川在线记者向宇摄
一线故事
10月27日,阿坝州红原县龙日镇,德尕正在她的家庭藏装作坊赶制藏服。一间不大的工作室里,摆放着3台缝纫机、一大一小两个模特,四处挂着最新样式的布匹。在壤噶夺玛村里,德尕做的藏装远近闻名,订单已经排到一个月后。
同一天,在红原县安曲镇下哈拉玛村,玛基从新装修的民宿里走出来。脚上的黑色高跟鞋格外显眼,搭配着她的藏式裙子,一副典型的“民宿老板娘”模样。
不仅仅是德尕、玛基,在红原县,越来越多的妇女实现居家就业,在政府扶贫政策助力下,通过勤劳的双手把生活过成了理想的样子。
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徐登林
德尕:藏装工作坊小有名气搞起家庭藏装秀
“一个月我能做十多二十套衣服,最近手上还有十几单等着。”将布料放入压板,德尕转动手轮,脚蹬机器,认真赶制着顾客预订的藏服。
德尕一家过去仅有少量牲畜,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平时出去放牧,德尕则是典型的家庭妇女,偶尔在家做些手工和缝纫。
2017年,得益于就业扶贫政策,德尕在政府组织的缝纫培训班学习。乡党委、政府为她争取到3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用于采购开办缝纫作坊的相关物件。
一张长桌,架上一台缝纫机,摆上几匹花样布料,在家中单独隔出的工作间里,德尕的藏装家庭作坊开始营业。首单客人是姐姐和侄女,她一人做了一套漂亮的藏装。大家对衣服赞不绝口,德尕有了信心。
氆氇为领,织锦包边,德尕做的衣服设计精良、做工细致。随着她的手艺渐渐成熟,找她做衣服的村民越来越多。去年,帮扶责任人还教会她使用微信支付和朋友圈营销。打开德尕的朋友圈,里面都是她做的各种藏装式样图。
今年8月,女儿和侄女穿上她做的衣服,在自家院子来了一场家庭藏服走秀。“我把走秀视频发到朋友圈,收到好多点赞。”不仅在本村小有名气,隔壁村的村民也闻风而来,微信上还能接到一些订单。靠着自己的家庭藏装作坊,德尕年纯收入达到3.5万元。
“以前家里收入来源只能靠丈夫,在外面风吹日晒我特别心疼他。”德尕说,如今自己有了收入,可以和丈夫相互扶持,而且因为“有事做,有目标,每天都觉得很幸福”。
玛基:脱贫后有了新想法要做民宿老板娘
下哈拉玛村的草原一望无垠,这里原属国有牧场,牧民世世代代以畜牧养殖为生。长时间在外游牧,牧区居民习惯穿水鞋。即使脱贫以后,也很难见到像玛基这样穿着高跟鞋走在牧区的女性。
玛基在草原长大,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牧点放牧,衣服常常很旧,鞋子是自己用牛皮做的藏靴。脱贫以后,有条件打扮自己了,玛基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漂亮。两个月前,玛基在县城逛街,一眼看中这双鞋,她花了260元买下来。平时放牧还是穿藏靴或水鞋,但回到家里,她总会换上这双高跟鞋。
过去,玛基独自抚养一儿一女,因为缺乏劳力被定为贫困户。2014年,村里开始集中新建藏式民居,玛基搬进了现在的新家。2015年,得益于政府的脱贫政策,玛基家分到6头牦牛。加上原本的牦牛,玛基家如今有36头牦牛。“去年卖了两头,收入7000元。”加上生态补奖、湿地补助、公益性岗位补助、县级和村级资金入股分红、更攀合作社的入股分红等收益,玛基一家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实现了脱贫目标。两个孩子分别在读高中和初中,除了食宿保障,两兄妹每学期还有1500元的补助。
除了养牦牛和做奶制品,玛基也有了新想法:下一步要发展民宿。“过去,政府帮助我们脱了贫,现在,我们要更加主动地追求更好的发展。”在月亮湾国家4A级景区旁,玛基家被评定为“民宿达标户”。2019年,在县旅游局的帮助和资助下,玛基家被打造为月亮湾景区新民宿。
民宿开张后,她给客人准备自己最拿手的藏式美食——糌粑、手抓牛肉和酥油茶。玛基热情邀请记者来做客,她有点腼腆地说:“我做的手抓牛肉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