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鸟瞰四川泸沽湖,摩梭古村落舍垮村在晨曦中如梦似幻。 本版图片均由四川在线记者 王云 摄
四川泸沽湖舍垮村古村落,花楼上的摩梭姑娘正在展示摩梭文化。
一线故事
在泸沽湖川滇两省交界处,有一个名为“舍垮”的摩梭村落。从这里开车2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泸沽湖草海景区,饱览湖光天色。
这么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按说舍垮村最不缺的应该就是民宿。12月11日,但当记者驱车走进这个小村落时,发现民宿寥寥无几,过去7年间也只有18家获准开设。村党支部书记李比玛扎石直言,全村范围内,可以改造成民宿的农房多达100多户。
巨大反差背后,是舍垮村与民宿的一段“死磕”故事。
四川在线记者 侯冲 王云 唐泽文
起点低,但标准不能降
村民阿普鲁若的家,是一座典型的摩梭人木椤房。四座木制小楼围成了一个四合院,花楼和草楼遥遥相对,正对大门的是摩梭人待客的地方——祖母屋。见到客人到来,阿普鲁若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内,亲手为我们调制酥油茶,火塘里的柴火噼啪作响,不一会儿茶香满屋。
“你们不知道原来这间屋子有多破。”阿普鲁若兴奋地给我们讲着房子的变化。2014年,他把“大雨大漏、小雨小漏”的旧屋改造成这间民宿。目前有7个房间,寒暑两个假期是民宿的高峰期,基本上为一家人带来一年收入。
在舍垮村,想成为一家民宿的老板,绝非易事,必须满足一整套严苛的标准。
“我们起点低,但标准不能降。”李比玛扎石说,如果村民要开民宿,村委会会组织专门的评审,检查内容包括床单被罩是否干净整洁、公共厕所等设施是否齐全等。
看硬件,也要看口碑。村里刚刚兴起民宿时,李比玛扎石和帮扶干部等一起在美团平台上开设了评分系统。他们定期查看消费者在平台上对民宿的打分评价,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后进,确保全村民宿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搞旅游,但文化不能丢
提升改善硬件设施之外,要在舍垮村开设民宿,认可、坚守并尊重摩梭人文化,始终是第一法则。
“外面的游客来到舍垮村最想看的是我们摩梭人的传统文化。”李比玛扎石说。将外地游客接待到摩梭人家里参观,向他们展示打酥油茶、制作猪膘肉等生活场景,介绍走婚、分餐等摩梭人特有的风俗文化并收取一定费用,是舍垮村发展旅游业的主要项目,村民称其为“家访”。
对于“家访”,李比玛扎石无比珍视,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曾有一个外地人到舍垮村与当地农户合开民宿。面对来“家访”的游客,他们大肆污名化“走婚”,“将‘走婚’形容成下三滥的文化。”李比玛扎石听说这件事后,第一时间找到村民小组组长,通过拍摄、录音等方式保留证据,最后关闭了那家民宿。
“谁都想致富,但绝不能拿摩梭人的文化开玩笑!”李比玛扎石说,自然、淳朴的摩梭人文化是舍垮村在泸沽湖畔发展旅游业的最大竞争力。
为传播,也为传承,李比玛扎石自己动手开发了体现摩梭人文化的法杖摆件、绘有泸沽湖景色的羊皮画、猪槽船模型等文创产品。同时,他们正与四川省商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洽谈合作,开设舞场,定期演绎摩梭人歌舞。舍垮村还建立了两个演习所,定期向村里年轻人传授医药、歌舞、竹篾编造、绘画唐卡等技能。
“摩梭文化不能丢,这是全村的‘魂’。”李比玛扎石确信,只有坚守自己的文化,舍垮村的旅游饭碗才能端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