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者
四川在线记者 雷倢 丁宁
12月23日,记者在双流见到了77岁的“守艺人”——陈伟芳。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对于双流的发展历史如数家珍。“以前成都有句话叫‘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双流县’。但是现在,我们这里,天上飞的、地下跑的,都有了。”言语中,老人满是自豪。
闲谈中,记者了解到,这位“老双流”更是在60多年间,用篆刻记录着双流的变化。
“17岁那年,偶然得到了孔白云所著的《篆刻入门》,当时我欣喜若狂,便开始自学篆刻。”刚接触篆刻时,陈伟芳只能在别人刻章时观看学习。他说,当时没有篆刻材料,他就把砖头打碎,将每小块砖头磨出印章的轮廓,周而复始反复学习印刻。
如今,在双流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陈伟芳的作品。在棠湖公园内的一面文化墙上,就有陈伟芳书的《瞿上海棠赋》。
多年来,陈伟芳潜心于地方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开发利用,并为双流留下了《双流赋》《瞿上海棠赋》等诗词歌赋,撰写发表了《双流西晋社稷刻石》《黄龙溪黄龙甘露碑》等研究文章,编著了《双流历代书画名人》《千古蚕丛路 沧桑话双流》等著作,还撰写了《广都农耕文化起源发展及其开发利用》等。
陈伟芳还写了《蚕丛祠记》。今后牧马山蚕丛文化园建成后,其将被刻成石碑,让游客了解双流的古蜀农耕文化。
“以前大家都说双流的票子、崇州的点子、温江的面子。”陈伟芳说,现在双流不仅富起来了,还要寻找文化记忆,“我要寻找双流历史和文化的魂,让大家提到双流时,不只想到机场,除了有航空经济,还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