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岳县龙台镇桥墩村的一处库房内,柠檬鲜果堆积如山。张欣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宏顺摄
在安岳县东胜乡合心村的柑橘园里,前来参观采购的客人络绎不绝。 张欣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宏顺摄
一县一策 “要想稳定脱贫,得靠产业造血。”12月16日下午,在安岳县朝阳镇黄金村的高丘浅山之间,第一书记田志刚带着记者攀上一个垭口,俯瞰上百亩的藤椒产业园。今年,这个由集体经济推动、村民自主经营的扶贫产业项目,效益初现。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安岳县一方面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让他们担当主力、做好主唱;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保障作用,做好领唱和伴唱,同贫困群众一起奏响奔康曲。□王瑞琪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忧刘宏顺
领唱
产业开拓有难度,集体经济带头闯
田志刚拿出手机,里面有一张已经模糊的照片。“原来这上面都是荒山,村民只守着山下那点薄田,苦了很多年。”田志刚说,5年前他到村里时,当地党委政府组织了一次深入考察,一行人钻进了山。
“老支书拿着柴刀在前面砍,我们拿着手机在后面拍,一边走一边商量。”田志刚至今记得那时的场景,“一路走下来,衣服被树枝挂破了,发展思路也找到了——开荒拓土、发展产业。”
2017年,村里利用争取来的项目资金,修通上山的土路。田志刚领着大家来到垭口上,一起谋划产业发展。2018年,村集体又投入30万元,邀请本村“能人”陈子伦共同投资经营,建起如今这座藤椒产业园,闯出一条产业振兴之路。
“村集体有入股分红和保底收益,集体留存70%,贫困户分配20%,特困户分配10%。”陈子伦说,今年已拿出3万元的保底收益,如今的藤椒不愁卖,未来的收益还会更好,“除此之外,我们每年还要支出10万元的劳务费,给大家增添就业的路子。”
在东胜乡合心村,集体经济也成功引领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今年有22万个、大约3万公斤柑橘上市。”第一书记徐学志指着正挂果的柑橘产业园说,今年大约能收入20万元。
徐学志说,合心村2016年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村集体重点着眼长远发展长效产业。“投入大、见效慢,但收益更稳定。”徐学志说,这样的产业往往难以吸引投资,集体经济的撬动颇为关键。
近年来,合心村先后投入数十万元,并带动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形成“集体经济+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共建柑橘产业园。“再过两年柑橘树进入盛产期,收益还会显著增长。”徐学志说,这些产业造就的稳定收益,将为贫困群众拔掉穷根、走向富裕奠定基础。
伴唱
产业设施有短板,集体经济做保障
在安岳,柠檬被称作“黄金果”。这是当地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不少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支撑性产业。
“龙台镇是安岳柠檬的发源地,这里的群众几乎家家都种柠檬,最少的都能收获约5000公斤。”龙台镇党委书记程景庚带记者穿梭于果林,讲起当地的脱贫奔康门道,“做大做强柠檬产业,让群众收成更好、收入更多,就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长远之策。”
龙台镇桥墩村村民普遍种植柠檬,此前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8户、462人,是当地贫困程度最深的村之一,这让第一书记李中华很是不解。“为什么家里种着‘黄金果’,贫困群众就是挣不到钱?”李中华挨家挨户走访、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产业设施短板突出,柠檬种得出,但卖得不好、价格不高。
“柠檬的需求四季都有,别的地方一般是把柠檬存起来卖上一整年,但我们存不到那么久。”柠檬种植户薛英芳告诉记者,以前由于缺乏仓储和冷链设施,柠檬只能赶在清明节前集中销售,销售期不足半年,价格自然就比其他地方低,“要我们自己建仓库,负担不起。”
去年,李中华和同事多方筹集资金,以村集体投入的形式,新建了一座面积2000平方米的柠檬仓储加工房,其中包括300平方米的冷链库,补齐了这块短板。“现在看来这笔投入一举多得,十分划算。”李中华介绍,这个库房为集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租金收益,同时解决了果农的仓储难题,还能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今年的柠檬已经全部入库,这里就有50万公斤,大家都指望明年能卖个好价钱。”库房里,薛英芳正忙着给柠檬装袋。
记者在桥墩村走访了解到,近年来村集体还陆续修建了生产便道、蓄水设施,并积极指导贫困户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效保障了全村柠檬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