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千村行·喜德丨从“请不来”到“肯用功” 喜德校园里不止这“三多”

2021-01-11 06:57:3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陈乐

喜德县拉克乡中心校四年级的一堂数学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华小峰摄

家长群活跃多了、校园里女孩多了,想考大学的娃儿也多了

一线故事

“第一次摸底考,语文数学加起才30分。”提到刚转学时的窘境,翁姑尔古莫不好意思地咧开了嘴。一旁的校长赖小芳补了一句:“那是你之前对读书没信心”。

2018年上半年,在喜德县久巴乡读二年级的翁姑尔古莫心思不在课堂上——毕竟,家里连买文具的钱都没有,成绩好有什么用?这年秋天,全家搬到拉克乡吴哈村后,父亲找到新工作,翁姑尔古莫则转入拉克乡中心校。她的成绩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教育扶贫就是用教育改写孩子们的命运,最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在喜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斌看来,教育扶贫成果还要再过几年,也就是等“翁姑尔古莫们”长大成人,其成果才能全部体现。不过,对当地老师、家长和孩子们来说,改变已看得见、摸得着。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英 寇敏芳 王成栋

家长群活跃多了

除了问孩子成绩,还要老师“开小灶”

“这位同学最近表现不错。”2020年12月18日是星期五,下午一放学,邓天勇就忙着在微信群里挨个回复学生家长提问,直到手机快没电。

教育关注度如何,家长群是最直接的观测点。作为喜德中学初三(9)班班主任,两年多前,邓天勇拉起这个群。“一开始,群里的家长是‘沉默的大多数’。”邓天勇介绍,如今,家长们变得愈发关注教育。“尤其每逢周末或月考结束,我都要随身带着充电宝,一天有上百条信息,都是问自家孩子成绩的……”

“教育扶贫,家长的配合很重要。”喜德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伴随着脱贫攻坚推进,家长们腰包鼓了,视野开阔了,有了让孩子读书的能力和动力,家长们要老师“开小灶”的邀请越来越多。

入学率最能说明教育扶贫的成绩——5年来,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9.1%的喜德县,已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童全覆盖。

校园里女孩多了

上学不再靠“请”,女童受教育年限节节攀升

“把我送到校门口,姐姐就哭了。”回想初到喜德中学报到时的情景,初三(9)班的阿的阿比泛起泪花。多年前,姐姐把喜德中学录取通知书领回了家,但父亲却没能凑够食宿费。

“过去,由于种种因素,喜德留给女孩的教育机会并不多。”喜德县委宣传部干事尔古木沙坦言,辍学一度是当地女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感触更直观。在邓天勇的记忆里,10多年前,喜德中学初三年级女生占比,往往还不到四分之一。

女童们命运的转变,来自脱贫攻坚。从2015年起,“控辍保学”列入扶贫核心内容。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赖小芳发现,女孩读书再也不用去“请”。如今,拉克乡中心校815名在校生中,女生已达416人。在喜德中学初中部,男女生性别比也接近1:1。

喜德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给出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学龄女童受教育年限,相较15年前普遍增加5至7年。”

想考大学的孩子多了

不只是出去看看,还要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对于更多贫困生而言,读大学不只是“出去看看”。一项调研显示,子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脱贫速度和成效远高于其他家庭。因此,读大学,更关乎学生自身和家庭的未来。

“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读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成为IT技术员。”这是喜德中学高三(3)班学生尔古阿呷的目标。此前的4次月考中,尔古阿呷都稳居年级前五。“IT行业收入高,能够让我尽快在城市立足。”尔古阿呷说,希望自己以后能在大城市扎根,“这只能通过上大学来实现。”

喜德中学初三(9)班的额布阿嘎则期待通过读大学改变家庭。“我爸妈身体都不好,不能一辈子打工。”提及梦想,额布阿嘎眼圈红了,“我们村出过一个大学生,这个哥哥毕业工作后,给家里修了楼房。我也想让爸妈生活更好一点。”

“受多种因素影响,喜德的孩子们考上大学并非易事。但有梦想、肯吃苦、肯用功,结果自然差不到哪去。”喜德中学校长勒革瓦铁介绍,正是有了这种不怕苦的劲头,该校近5年的高考成绩持续向好。“去年,喜德中学的高考本科达线率创下近年新高。”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