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张红霞
当夜幕降临,新都区天府沸腾小镇玛歌庄园却刚刚开始热闹起来:水波光影中,流光溢彩的灯光营造出梦幻场景;湖边,吃火锅的客人们笑语不断、推杯换盏;湖面上木船荡漾,各种音乐、舞蹈表演吸引着周边食客们争先拍照打卡。
天府沸腾小镇,一座让火锅“沸腾”的特色小镇。数据显示,自今年复工复产以来,凭借涵盖自然生态、餐饮消费等多维度业态,天府沸腾小镇已吸引游客超过300万人次、营业收入约4亿元。
天府沸腾小镇,是一个以生态赢得发展、农商文旅融合的例证。新都区聚焦火锅这一独特美食文化IP,创新融入音乐文创、山水园林、灯光夜景等沉浸式消费场景。
天府沸腾小镇的“前身”,是一片原本位于成绵高铁和绕城高速夹角区域内开发难度大、利用价值低的城郊闲置用地,打造成为网红消费打卡体验地。
天府沸腾小镇是如何“变身”的?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成长经验”?
理念之变
聚焦公园城市建设 重塑区域规划格局
说起天府沸腾小镇的火爆,玛歌庄园总经理付伟例举一组数字:“每天接待量2000-3000人,销售收入接近30万,最火的节假日,这个数据甚至会翻倍增长。”
如果把这组数据说给几年前的付伟,他根本就难以置信,彼时,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水洼荒地。在玛歌庄园,锦城绿道穿插而过,环绕着五龙湖,各式火锅在亭台间、水面上、树丛中星罗密布,整个庄园人声鼎沸,灯光如昼,很是契合“沸腾小镇”之名。
4年多前,这2600亩闲置地块处于成绵高铁、成都绕城高速之间的夹缝,目之所及是荒地、荒草、水洼,耳边传来的是轰隆的高铁声。
面对着城郊闲置用地开发难度大、用途单一、商业价值低等问题,新都区从公园城市建设中找到规划设计的“灵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让先天的生态优势发挥最大价值。
新都区以精准规划破解用地难题,规避因道路噪音、路桥限高等因素,规划建设1.9平方公里的天府沸腾小镇,定位发展特色餐饮、音乐文创、生态景观、购物消费等。
付伟也表示,起初,他和合伙人也曾纠结过,“但最终,锦城绿道从这里经过成为重要的‘加分项’,我们不需要再造景观为火锅经营服务,而是将整个火锅产业作为绿道经济的一个部分,让人们在绿道沿线享受美食、音乐、文化。”
场景之变
创新消费体验场景 拓展产业价值链条
当全省首个园林式火锅玛歌庄园火了后,为天府沸腾小镇带来了流量。2018至2019年,小镇二期共吸引社会资本投资51亿元,建成玛歌庄园2期、沸腾都火等4个园林山水式火锅,每年的客流量增加至500万人次以上、营业收入6.69亿元。
如果只是在公园、绿道上吃火锅,这还不够。新都区继续做“火锅+”加法。
打造景区化餐饮场景。新都区将传统火锅进一步植入园林湖畔、亭台树屋、吊脚楼、灯光秀、水幕电影等古风和现代场景元素,引入四川音乐学院在沸腾小镇建设实训基地,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丰富游客多维度感官。
目前,正在建设“沸腾里”项目,推动小镇产业第三阶段开发由传统餐饮向购物、文创等多维度延伸,实现社会投资占比67%。推动业态融合化发展。
新都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疫情带来的餐饮行业下行压力,以“火锅+”为导向,积极推动区域餐饮、商贸、食品加工等各种不同业态跨界融合。
天府沸腾小镇的火锅餐饮企业联合汽车4S园等片区内商贸企业,举办“汽车购物节”等大型促销活动,带动销售额3.45亿元。
产业发展反哺于民。联合小镇餐饮企业、社区、学校开展餐饮服务、烹饪技能等培训15期,吸纳周边群众就业3100余人,打造特色美食人才培养和输出中心。“天府沸腾小镇实现了生活场景、生态场景、消费场景‘三景融合’,避免了传统近郊特色小镇与城区割裂的不足。”该负责人表示。
主线不变
突出绿色发展导向 增强小镇生态功能
荒地变风景,无人问津变人声鼎沸,沸腾小镇有太多的变化,但保护和挖掘良好的生态本底是不变的主线。凭借“火锅+音乐+绿道”的创新模式,天府沸腾小镇成为城市绿道体系转化为绿色经济的典型示范样本。
看完“经济账”再看“生态账”:目前,林地、绿地、湿地三大生态空间占比75%,形成了蓝绿交织、景城相融的生态美景。从一个细节中见精细功夫。“餐饮聚集区普遍存在大量餐厨垃圾的问题。”
新都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镇联合推动餐饮企业和环保科技公司签订餐厨垃圾处置协议,实现每月240余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继续扩增绿色“基本盘”。天府沸腾小镇按照连片发展的思路,新建23公里天府绿道和锦城绿道,将沸腾小镇与周边区域已有的熊猫基地、漫花庄园等2处4A级景区、4处近郊热门景点串联成可进入可参与的绿色开放空间,形成融合餐饮、熊猫、音乐、赏花、夜游等多元化的新业态,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