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千村行(363)|转折点上的“坝坝会”

2021-01-08 18:36:1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祖明远 田姣 赵张东 绵阳观察 付江 摄影 何海洋

2020年的12月29日上午10:30,四周的山顶还留着残雪。北川羌族自治县坝底乡通坪村村委会广场上,四川日报全媒体“百县千村行”采访活动在这里组织了一场坝坝会。

“这场坝坝会,正好位于时间和空间两个转折点上。”开篇第一句,会议主持人四川日报特聘首席记者梁现瑞开场一番话,让现场的人来了兴趣。

说时间的转折点,年终岁末,马上就是新年。辞旧迎新,迎的不只是新年,更是新的一个“五年”,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二个百年;

说空间的转折点,通坪村位于龙门山脉腹地,向西,就是川西高原,向东,是成都平原,山川在这里交汇。

转折,还包括新旧发展阶段:历史上,同坪村是个贫困村,全村只有4.5公里硬化路面,出行主要靠肩挑背磨。发展环境差、人均收入低、贫困程度深,是这里的“底色”。

经过几年奋斗,三年前,通坪村成功脱贫,“踏平坎坷成大道”。新的一年,他们将开启全新征程,进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

当前怎么样?未来怎么干?围着两盆炭火,当地村民与干部围坐一圈,拉开了话匣子。

“我们现在帮企业代养生猪,每头能净赚800多元,今年收入8万多。”唐六庆大爷第一个发言,手上的拐杖格外引人瞩目。

唐六庆是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之前也是贫困户。除了走路需要拐杖,他家里常年需要“无形的拐杖”:由于行动不便,无法外出打工,家里很多时候要靠政府救济,靠亲戚提携。

扔掉“拐杖”,从2017年开始。北川禹珍实业有限公司将生猪代养模式引入通坪村,唐六庆第一个加入。公司提供猪苗、技术、资金、饲料,并包回收,他自己只是提供场地和劳力,无论行情好坏,一头猪稳定收入在800左右。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带动了30多贫困户脱贫了,新年会更好!”在现场,北川禹珍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华祁脖子上一条鲜红的围巾,显得格外喜气:“我们的腊肉卖到了全国,一年销售5000多万。”

收入增加,环境也在变化。通过争取项目,通坪村对全村厕所进行改造,改善居住环境,同时推动将土房子改成羌家土楼。

“大环境在变化,小环境也要跟上,现在北川入围天府旅游名县,我们想要依托这个‘大动脉’,将通坪村打造为一个‘驿站’。”第一书记杨方春说,下一阶段,进入乡村振兴了。如何振兴?产业要先行。他们的想法是,要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下一步重点。

猪当然要继续养,问题是,行情如果变差咋办?有人担心。“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坝底乡党委书记杨桓宇接过话头,现在已经发展了500亩高山蔬菜,还在探索林下养鸡模式。

“这不是空头支票哦。”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李光辉接过话头,县上规划再在坝底乡建设一个高山蔬菜加工中心,包括分拣中心和冷库,“未来就能将新鲜的高山蔬菜,根据用户订单,直接送到居民家里,实现从基地到社区的全链条。”李光辉说。

还有更多好消息:杨桓宇透露,就在前两天,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来到坝底,计划在这里建设实训基地,从事中药材产业,师生带着技术过来。

听到这里,在场老百姓自发鼓起掌来。太阳出来了,气氛越来越热络,坝坝会在“升温”,连县长瞿永安也忍不住说两句:

乡村振兴,关键是吸引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人才。今后的产业要品牌化、精品化,靠现在的留守老人肯定办不到。

人才怎么才来得到?“不仅要有钱,还得有‘前’。”瞿永安自问自答。

问题是,只有钱,年轻人会不会来呢?时间已经到中午了,但大家的讨论还没有终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