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实体经济·寻找“无名之辈”⑯丨从无名之辈到突然爆红,尖锋旱雪的1000多次失败

2022-06-02 20:40:4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陈宇 四川在线记者 薛剑

5月23日,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来自北京的8岁男孩徐萌正在中级滑雪道上练习单板滑雪。为了滑一场雪,从北到南,像徐萌这样不远千里而来的滑雪爱好者,尖锋每年要接待上万人。

他们为何舍近求远?徐萌踩了踩脚下的毯子:“就是为了它。”

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图

他脚下的这片滑雪场,正是北京冬奥会冠军谷爱凌、苏翊鸣备战奥运的秘密训练基地,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专业的旱雪场之一。雪场自主研发的“金针菇”旱雪毯,仿真度高达90%,四季滑雪再好不过。不少滑雪爱好者慕名而来,除了训练、体验,运气好的话,还有可能遇到在这里秘密训练的世界冠军。

冬奥会后,这片地处成都的“金针菇”旱雪场一时名声大噪,游客激增。鲜有人知,在此前的20多年里,老板尖锋花重资研发的旱雪毯却无人问津,打开市场的路异常艰难。

发明中国人自己的旱雪毯  他失败了1000多次

“旱雪最早起源于国外,有梳子式和刷子式两种形态。”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负责人张魏介绍。他拿出一块“毛刷”,记者用手指擦过表面,有轻微的划痛感。“这是国外早期的旱雪毯,在这个上面滑雪很容易受伤,如果摔倒,马上就会擦出血印子。”张魏说。

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图

“成都地处中国南方,雪季短,并非滑雪的最佳目的地。”尖锋回忆,上世纪90年代,常年旅居国外、热爱滑雪的他想在成都开一家自己的滑雪场。“计划引进旱雪项目之初,我们是准备直接采购国外产品的。”尖锋说,但是比起真正的滑雪场,旱雪的滑行体验不佳,让他萌生了自主研发旱雪毯的想法。

“毛刷的顶端是尖的,如果我们做成圆的,是不是就可以有效避免擦伤?”尖锋想。他让研发团队将旱雪毯的尖端做成膨大的圆球状,“试验的时候,我们甚至做了乒乓球那么大的样品,”张魏想起当时的场景,笑出了声。“后来反反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金针菇’模样。”

“金针菇(资料图)

 

近看旱雪毯,密密麻麻、错落排列着无数个细小圆柱,每根圆柱头顶一个小圆球,“特别像四川人吃火锅时涮的金针菇。”雪场负责人张魏说,所以它也被称作“金针菇”旱雪毯。三根较长雪体表面的圆球,保证了旱雪表面与滑雪板的最小接触面积,增加了滑行时的润滑度;两根较短的圆柱则增强了支撑强度。

形状只是第一关。为了增加旱雪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尖锋又带着团队满世界找材料,前前后后试验了1000多种塑料。尖锋回忆,那时,一边是技术难题久攻不破,一边是巨大的资金压力。“那几年,我就用自己医疗设备企业的利润来支撑旱雪研发,投资了将近一个亿。”很多人劝他放弃,“技术研发不知道哪一天才能成功,也可能永远不会成功,这是一个无底洞。”

但尖锋却以一种近乎偏执的态度,一直努力坚持。

直到2007年,一种三长两短,顶部膨大的金针菇旱雪毯才最终定型,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此时,距离第一次尝试研发旱雪毯已经过去了大约十年。

拿到第一笔订单 却在旱雪市场遇冷

拿到专利的那一刻,尖锋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偷偷哭了一场。商场上驰骋了几十年,他差点就败在了这一仗。如今,金针菇旱雪毯成功产出。“试过的人都说好,和在真雪上滑行相比,能达到90%以上的相似度。”本以为就此能走出低谷,迅速打开市场,令他没想到的是,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

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图

“当时,滑雪还是一件非常小众的事。滑真雪的都没几个,更别提旱雪了。”张魏回忆,受限于冰雪运动尚未普及,“金针菇”旱雪毯上市后,产品销售和雪场营收一直没有起色,尖锋仍然在靠自己的医疗设备企业给旱雪产品“输血”,一撑又是3年。

2010年,第一笔订单终于来了!

“西岭雪山要修建四川第一条旱雪滑雪道。”张魏说,得到这个消息,他们立刻上门对接,说服了对方使用公司的产品。“那笔订单,让我们赚到了企业开门营业以来的第一桶金。”张魏有些激动,“虽然远远无法收回研发成本,但让团队看到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

打击再次袭来——2000平方米的雪面,二三十个人安装了3个月才完成。但由于塑料在抗氧化性能上不够稳定,旱雪毯只使用了3年就报废了。

“严格说来,这次的尝试算失败了。”尖锋说,“继续提升生产标准,这是唯一的选择。”此后,公司又陆续从韩国、德国和国内上市企业等购进了多种坯料和添加剂,反复比对测试,”现在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0年,性能非常稳定”。

不过,在南方卖“旱雪”,市场似乎也并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个新鲜事物。“我们的销售员到处去推销‘金针菇’旱雪毯,对方总是一句话顶回来——这能滑雪?”尖锋回忆,大多数时候,他和他的销售员都吃了闭门羹。

“有一次我们在展销会上介绍产品,还有人问这个东西是不是装在鞋底。”这句话给了尖锋心头沉重的一击——“我们急需一个样板工程来展示这个产品!”他决定,索性自己开一家旱雪场,“这是最好的活广告!”

冲动并不总是魔鬼。2012年起,尖锋在成都南门的一块房产项目空地上,建起了全国第一座四季旱雪场。3年后,一个好消息再次传来——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成都市新都区招商引资大力推进体育产业。2016年,尖锋又在新都修建了尖锋滑雪场,这也是至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旱雪场。

借奥运东风成为行业翘楚  尖锋火了

2022年2月初,冬奥会赛程紧张激烈,中国运动员谷爱凌一举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和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2枚金牌,举世瞩目。一条四川在线独家稿件——《谷爱凌冬奥前夕在四川秘密封训一周:“我很喜欢成都!”》,让作为秘密训练基地的尖锋旱雪场突然走红,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个远在南方城市的旱雪场。

但事实上,旱雪场的爆红,尖锋并不感到意外。“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国家提出了‘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我们就明显感觉到了整个行业在快速升温。”尖锋说。

数据也印证了他的判断。2017年旱雪场建成后,最开始是一些专业运动员来训练体验。张魏说,后来,越来越多的业余滑雪爱好者也走进旱雪场。2019年旱雪场营业收入230万元,2020年这个数字达到320万元,即便是在遭遇疫情影响的2021年,尖锋旱雪场的营收再次攀升至410万元,以每年100万元的速度增长。

“旱雪本身就是滑雪运动的‘驾校’,季节这个制约滑雪运动的因素在这里被突破,‘红’是早晚的事。”尖锋说。

随着尖锋旱雪的名声大噪,“金针菇”旱雪毯也从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了世界。目前,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韩国、奥地利等17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有20多块采用尖锋“金针菇”旱雪毯的旱雪场。

旱雪场也没止步。在谷爱凌训练的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大跳台旁,又一座“大跳台”已初具雏形,预计将于今年7月完工,8月投入使用,未来会承接国家队更多队员到此训练。

【对话

 

有人说我“脑壳有包”但我相信坚持不会白费

 

记者:是什么支撑你坚持做金针菇旱雪毯10多年?

尖锋:第一是我的个人情怀,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旱雪,能把这个东西引入到中国,引入到成都这个南方城市,让家乡的滑雪爱好者也能摆脱季节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一直是我的梦想。第二就是资金和技术,我的这个想法在九十年代初就有了,但一直没有启动,直到我们在医疗设备领域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借助我们医疗设备实验室的技术和资金,我才开始组建团队研发金针菇旱雪毯。

记者:最难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放弃?

尖锋:可以坚定地说,我没有想过放弃。我本身是一个滑雪运动的爱好者,坚持是体育运动的基本精神。在引进旱雪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国外产品的缺陷,克服这些缺陷,发明中国人自己的旱雪毯,就是我一直坚持的东西。这些年也有人说我们“脑壳有包”,但是我们的坚持并没有白费。

记者:冬奥会结束后,旱雪还很热吗?

尖锋:虽然北京冬奥会闭幕了,但是大家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却越来越高涨,从投资的角度就能看出来,来我们这咨询建设滑雪场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之前有一位河南的客户,在2018年就联系过我们,冬奥会过了又找到我们。这就说明了投资者都看好这个产业。

记者:下一步还有哪些计划?

尖锋:尖锋运动公园正在计划扩大规模,打造国内最大的旱雪运动主题公园。项目涉及户外运动、旅游开发、文创科普、酒店民宿等产业领域,建成后将成为国际国内精品高端赛事、运动集训、运动康养、体育旅游的集中承载地。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还将与正在推进的成都国际轮滑中心轮滑馆等体育运动项目一起,构成新都的体育运动产业新场景。

图片由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