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新县城首次举办大禹祭祀活动 四川在线带你全程看直播

www.scol.com.cn (2018-07-18 09:37:21)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邓强记者 吴楚瞳 摄影 向宇  
人气: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吴楚瞳 摄影 向宇)今日(7月18日),农历六月初六,是治水英雄大禹诞辰4145年。素有“中国羌城 大禹故里”之称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将于今日9时50分举行隆重的大禹诞辰民间祭祀活动。届时,四川在线将联合北川电视台全程直播祭祀活动。网友点击四川在线直播链接(https://video.scol.com.cn/zbym/201806/55646011.html)或关注新浪微博“@直播四川”,即可欣赏神秘的祭祀活动、炫丽的禹羌文化。

新县城首次祭祀 鲜花替代香蜡

17日上午8时40分许,此次祭祀活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今年大禹祭祀的情况。这是北川新县城首次举行大禹诞辰祭祀活动,祭品一改香蜡三牲祭祀的传统,代以鲜花祭祀,并奉上珍果佳酿,表达羌族人民对先祖大禹的崇敬和怀念。

史料记载“禹生石纽”,石纽山位于北川禹里镇。自古以来,北川人一直视大禹为先祖圣王,视石纽山为神圣之地,每年六月初六和春秋祭时,常自发举行祭禹活动。北川祭禹习俗千年不绝,可追溯到夏朝,经历了最初的原始祭祀、唐之前形成的庙宇祭祀,从民间庙祭到宋代以来的官民同祭,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形成了知县着黄马褂代皇帝以“太牢”(猪、牛、羊三牲)之礼祭祀的国祭。

北川如今保留下来的对大禹的祭祀方式主要是唐代以来形成的庙祭,即从农历六月初五开始,多个乡镇的百姓就汇集禹里乡,载歌载舞,昼夜狂欢,以具有羌族特色的祭祀活动,歌颂先祖的功德,表达对先祖的崇敬和怀念。

今年之前,北川的历次大禹民间祭祀活动均在禹里镇举行,大禹民间祭祀活动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在新县城举行的祭禹典礼,包括肃立雅静、鸣炮奏乐、敬献花篮、恭读祭文、行鞠躬礼、乐舞告祭、礼成七项议程。祭品一改香蜡三牲祭祀的传统,代以鲜花祭祀,并奉上珍果佳酿,表达羌族人民对先祖大禹的崇敬和怀念。礼成后有纪念大禹的情景歌舞展演。

剧本《禹城之约》已完稿 舞台剧《大禹出征》打造中

北川对大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古来有之,时至今年达到一个巅峰。4月底,由已故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教授主创的遗作《大禹治水雕塑》在禹王广场落成。不久之后,启动建设中国首个大禹博物馆。如今,文创精品不断涌现。目前,北川已与影视公司签订了合作拍摄大禹文化题材电影作品的协议,剧本《禹城之约》现已创作完毕;舞台剧《大禹出征》由汇德轩文化有限公司正在着力打造中。

禹王广场上,大禹治水雕塑姿态坚定果敢,一手持耜,一手指向远方,身披蓑衣,衣袍飞扬,在崎岖中迈步向前。展现出他在治理洪水中的艰辛和大无畏精神,也寓意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过程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雕塑在形体塑造中也充分表现大禹的帝王之相,身姿挺拔,气度俨然。背景山形浮雕,既体现大禹巴蜀治水的地理特性,也象征治水中的重重困难。在视觉上有效占有空间,更好的烘托氛围,丰富雕塑内容,增强雕塑在环境中的形式感。人像圆雕站高8.4米,背景镂空山形浮雕高12米。雕塑两侧,是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的《羌文化图腾柱门》,柱高5.5米,由灰色花岗石阴刻堆砌而成,以简洁纯粹的建筑形式,体现羌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传递羌族人民的人文情怀。

同时, 禹王广场的《大禹文化浮雕》也由叶毓山教授主创。浮雕由6块汉白玉镶嵌铸铜结合雕刻而成。节选大禹生平有代表性的节点构成其内容,分别是《禹生石纽》、《平治水土》、《三过家门》、《大会涂山》、《五音听治》、《德昭万世》。浮雕构图采用连环画方式,浅显直白,生动易懂,能更好的为观众所接受。每块浮雕规格为高2.3米,宽3米。

近年来,北川的文化富民,对禹羌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功不可没。对各类大禹文化遗迹的保护,以及禹羌文化资源的挖掘,让群众的传承与参与度越来越高。比如,北川倾力打造10余个大中型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形成了“百龙舞北川”“大禹祭祀”“羌历年文化展演”“沙朗节”等盛名在外的区域文化节庆品牌,全县近10万群众投身其中。2017年,全县文化产业总产值达2亿元,有效支撑了县域经济增长。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