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

2015-12-01 18:00:0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史册

二、优化重点区域布局,打造创新发展增长极

遵循创新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着力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打造创新发展载体,构建起以重点区域、创新园区、产业基地、创新平台为支撑的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形成区域创新发展新优势。

(一)推进成德绵创新改革试验。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依托成德绵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通过三年努力,在试验区域基本构建起推进全面创新的长效机制,在军民融合、区域协同、科技经济融合、内陆开放、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服务、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取得重大改革突破,每年向全省、全国推广一批可复制的改革举措和重大政策。

推进成德绵一体化改革,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成都市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着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持、开放合作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德阳市重点推进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转型发展,着力推进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推进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深化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绵阳市重点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着力构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的创新转化体系、产业培育体系、人才集聚体系、开放合作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国防科研创新能力,形成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

(二)推动重点区域创新发展。发挥成德绵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天府新区,推动眉山市、雅安市、资阳市、遂宁市、乐山市实现转型升级,把成都平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川南经济区重点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和传统优势产业迈向中高端,走出一条依靠创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之路。攀西经济区重点探索创新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加快产学研协同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川东北经济区重点推进优势资源创新开发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探索建立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科学开发机制,促进资源就地转化,加快建设国家天然气创新开发利用示范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重点创新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培育绿色低碳发展竞争新优势。

(三)建设区域重大创新平台。坚持产业引领创新、城市支撑创新,依托“四大城市群”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构建科技创新体系,聚集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等资源要素,形成层级分明、各具特色、互补衔接的空间布局。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支持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选择一批市县开展创新型城市、智慧城市试点,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加快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大力发展壮大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经开区),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产城一体、融合创新的城市新区,提升城镇在创新发展中的聚合与扩散功能。改革省级高新区认定管理办法,扩大认定范围,优化高新区布局。支持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打造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

加强国际合作创新载体建设。规划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支持中法成都生态园、中法农业科技园、川法生态科技园、川德中小企业合作园、东盟国际产业园、川韩产业园等建设,打造具有示范效应和国际影响力的合作发展平台。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推进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成都)、中加创新创业中心、四川大学—多伦多大学发泡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四川—安大略联合创新创业中心等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匈牙利汽车联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西博会、科博会、海科会等重大平台作用,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

加快建设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设轨道交通等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在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布局科技创新转化平台。争取建设西部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