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周末•地方志|舌尖上的川菜:百菜百味,味在民间

2021-01-07 16:24:3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苏桂明
手机访问

叫一声“灯盏窝” 回锅肉会答应吗?

川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四川民间文化大典》主编侯光介绍:“四川地处亚热带,土地肥沃,雨量丰沛,兼有山、林、水、草之利,为烹饪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酿造业的发展,众多的调味名品辅佐川菜,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川菜特点主要在味,讲好吃,吃得香,不大讲究形式与色彩。”大典里,仅名菜品,专家们就梳理了28种。

这28种名菜品,最常的莫过于回锅肉。人人都爱吃,家家都会做,但说得出它前世今生的人恐怕很少。“四川回锅肉,传说由清末成都一位凌姓翰林创制。”侯光说,回锅,即再次烹调之意,故又称“熬锅肉”。将肥瘦相间的新鲜猪肉,煮熟后切成薄片,用中火将肉片与剁细的郫县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特有的色泽和味道浸入肉中,肉片熬制成一个个的卷窝形状,俗称“灯盏窝”。然后放入作料和配料,翻炒起锅。“其特点是,口味独特,鲜香爽口,肥而不腻。”下馆子,只要喊一声“灯盏窝”,店家都懂“顾客点的是回锅肉”。

还有一道菜,东坡鱼。侯光道出它来历:“苏东坡贬谪湖北黄州,他用家乡之法烹鱼吃,但味道不及鱼脍鲜。于是自创一套煮鱼流程,去鱼鳞,除内脏,留鱼鳍和鱼尾,在鱼体两侧各斜划五刀,放入料汤快煮,味鲜美。后又改成下油锅煎一下,再放入有调料的沸汤中煮到一定火候,备酱油一碟蘸着吃,鲜美更甚。这种独特的烹鱼方法,苏东坡取名‘五绺鱼’。诗人黄庭坚有一日到访,苏东坡请他吃了这道菜,黄庭坚大为赞赏,起名‘东坡鱼’,这个叫法流传了下来。”

还有些川菜,名字生僻,寻常少见。如封鸡法,“将宰杀好的鸡洗净,脚弯处用刀切至筋略断,将脚顺转塞入屁股内。烘热,用甜酱抹遍,温油翻转烹煮,俟皮赤红捞起来。下锅内,用水慢火先煮到汤干鸡熟,再下甜酒、花椒、八角等作料,炖至极烂,加辣椒末、葱粒,用碗盛上来,或者将鸡砍成四大块或小块皆可。”此外,侯光还提到了糟鱼法,将鱼破开,不下水,用盐腌,腌两天,再以清水摆净,去鳞翅及头尾,于日中晾晒。等鱼半干,然后加酒糟,每放鱼一层,盖糟一层,上加整花椒,逐层用糟及花椒摆放坛内。加糟汁少,微觉干,便取好甜酒酌量倾入,用泥封坛口,四十天后可吃。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道菜来头不小!出自清代重要的饮食专著《醒园录》。该书系清乾隆时期,宦游浙江的四川罗江人李化楠在做官期间,收集家厨、主妇的烹饪经验,后来,他的儿子李调元将他收集的厨艺经验整理出来,取名《醒园录》。李调元,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川菜成为八大菜系之一,他功不可没。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