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弄潮儿⑩丨我见证:蜀道巨变!

2018-12-10 10:14:4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记者:杨琴 摄影:华小峰 向宇

【编者按】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从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到如今内陆开放高地的快速崛起,四川40年改革开放历程潮起潮涌,一大批“弄潮儿”奋勇拼搏,敢为天下先,在时代大潮中乘风破浪,逐浪前行,在天府大地上创造并延续着一个又一个辉煌。

川报新媒体中心推出“致敬弄潮儿——四川在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人物系列报道”,记录这些“弄潮儿”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辉煌业绩和心路历程,为行进中的改革开放沉淀更多智慧和力量。

今日推出第十篇,敬请垂注。

http://video.scol.com.cn/zb/2018/四川在线改革开放交通.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编导:赖星 摄像:郑晓飞 帅杰 制作包装:帅杰

我见证:蜀道巨变!

【本期人物】

西南空管局副局长 何天剑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机务段司机 仲俊斓

四川在线记者 杨琴 摄影 华小峰 向宇

11月中旬的蓉城,空气中多了几分寒意。何天剑站在数十米高的塔台外,指着脚下不远处的机场,划了几个圈儿:“以前这一片还全是农田……通往机场的路就一条机耕道,(路)两边都是高高的桉树。”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时尚而繁忙,早已难觅当初的模样。

30年前,中欧班列“蓉欧快铁”首发的司机仲俊斓还只是一名5岁的孩童。那时,这位未来的“铁三代”(铁路人第三代)常沿着宝成铁路,从江油马角坝坐火车到广元。时速40公里的宝成铁路,是他和父母团聚的唯一载体,也成为他以后职业角色的启蒙记忆。

改革开放40年来临之际,何天剑和仲俊斓都不约而同地用“翻天覆地”、“沧海桑田”等词语来形容四川交通的剧变,并“现身说法”诠释“蜀道难”变“蜀道通”再到“蜀道畅”的变迁。

初相遇:“复杂”、“奢侈”VS“又烂又慢”

1988年,年仅20岁的成都小伙何天剑从民航飞行专科学校(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毕业后,直接进入民航西南管理局担任空中交通管制员。

何天剑工作的塔台,就在双流国际机场停机坪一侧。这一修建于1965年的第一代塔台,高度仅有32米。那时,何天剑每天和一位同事搭档,对来往于双流机场的飞机进行管控。两个人,忙得过来吗?“(飞机)一天只有四五十架次的起降,不像现在每天约1000架次”,何天剑回答说。

如今耳熟能详“春运”、“暑运”概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都还没有出现。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是,那时候春节反而是员工们的“福利期”:一天最多十来趟飞机起降;到了晚上,空中交通管制员们更是直接门一关,“回宿舍休息”,因为晚上根本就没有现在所谓的“红眼航班”了。

何天剑回忆,在当时,想要坐飞机并不是光有钱就能办到的事儿。通常情况下,买机票得出具县团级以上单位证明,带上工作证,到成都岷山饭店旁的民航售票处购票。彼时,像这样的民航售票处,四川省内仅像成都、重庆这些有机场的城市才各有一处。

也是在那时,乘坐飞机不仅手续复杂,机票是“奢侈品”。何天剑说,他当时每月工资87元,若要买一张飞往广州的飞机票要300多元,他需要不吃不喝4个月。

与何天剑对乘坐飞机所留下的“复杂”“奢侈”记忆不同,仲俊斓对火车的初体验,则是“又烂又慢”。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公路、航空运输并不发达,铁路是极其重要的出行方式。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宝成铁路,是新中国后我国建设的第一条高山铁路,桥梁和隧道的长度超过全长六分之一,车行速度慢。仲俊斓的父母在成都铁路局广元车务段工作,他更多是跟着爷爷奶奶在江油度过了童年。每次要见父母,都得从江油沿宝成铁路,坐上四五个小时火车才能抵达广元。这个时长,是他目前从江油坐动车到广元最快仅34分钟的8倍以上。

改革开放初期,尽管那时流动人员还不多,但因为火车车次也并不多,拥挤是一种常态。尤其每近春节,采购员、个体户、推销员和探亲的军人、学生,以及逐渐兴起的“民工潮”等,合奏成一曲“大规模周期性迁徙”。到了1992年,四川铁路春运客流进入高峰时,宝成、成渝、成昆3条干线均超负荷运转,有的列车超员率达200%,3万余民工曾滞留在成都火车站。也正是从那年起,为了缓解客运高峰,四川开始提前组织春运。

“早期的火车,是中间开门,地板都是木头,两边是条凳,门一开,人、货、物都蜂拥往上挤……”异味、噪音和拥挤充斥着仲俊斓童年时代对火车的记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难以想象”。

而且,在仲俊斓记忆中,春运期间,列车上的厕所至少都会挤进七、八个人,甚至到了2001年春运,他还曾亲眼目睹过一辆从西南某省到上海的列车上,一位中年男子因为太挤,不得不一直用手举着皮箱,举了两天后,这名男子崩溃得快哭了。他说,那些年的文学作品中常有着这样的经典对白:“到北京的火车都挤上了,还有什么好怕的?”“挤火车”成为一个经典的桥段。

往期回顾》》》

致敬弄潮儿①丨徐纪元、李君:四十年两代人,在希望的田野上

致敬弄潮儿②丨曹世如:12年让便利超市上市,"这个女人不简单"

致敬弄潮儿③丨柳鸷:"火锅+互联网思维",锻造成都火锅英雄

致敬弄潮儿④丨龙小平、郭亮:从"制造"到"智造" 看两代人的"工匠精神"

致敬弄潮儿⑤丨刘永好: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新希望”

致敬弄潮儿⑥丨苟科:12年积淀 退伍军人变身"双创先锋"

致敬弄潮儿⑦丨三枝富博、黄亚美:中外两代零售人,跨世纪圆梦四川

致敬弄潮儿⑧丨孟俐、李虎:从电影市场到网络文学 川人用实力彰显文化自信

致敬弄潮儿⑨丨龚智发、田间:公立VS民办:教育“春天里”的竞逐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