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线转战到后方”的血液工作者田浩

2018-12-13 09:14: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

专题》》》“都话献血20年”人物访谈专题

“都话献血20年”人物访谈一览:

》》王小勇  》》沈 骏  》》黄 英  》》王 萍  》》蒋 杰

》》李 冀  》》刘逸倩  》》田 浩  》》冯 瑾  》》顾小波

【编者按】今年是《献血法》实施20周年。回顾过去这20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32.8万上升到2017年的1459万,四川涌现出一大批奉献热血的爱心人士和勤勤恳恳的血液工作者。我们特制作“都话献血20年”专题访谈,聚焦这些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人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理解、参与和感触,让我们透过他们去感受献血者的深情温暖,感受这座城市的无限爱心。

在每一例大型手术、每一场生死营救背后,都有一群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提供安全血液保障,和众多医护人员一起守护着我们的生命与健康,他们就是血液工作者。田浩曾经是一名急诊科医生,在成都市血液中心她先后历任献血体检医生、机采室主任和储血供血科主任,是一位熟悉血液采集、储存供应的幕后工作者。在她的讲述中我们也许可以看到血液工作者们为这项红色事业的付出。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田浩的故事。

http://video.scol.com.cn/zb/2018/田浩.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从前线转战到后方”的血液工作者田浩
(此文是访谈的文字整理版)

从前线治病救人到后方血液保障 急诊科医生“改行”

我曾经是一名急诊科医生,2009年进入血液中心工作,算是从治病救人的“前线”来到了“后方”。我在中心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体检医生,后来在机采室、储血供血科都工作过。采供血流程大家可能不清楚,献血者捐献的血液采集回来以后,会在成分制备科分离制备成血浆、红细胞等不同的血液制品,它们会被用于不同需要的患者。和血液一起回到血液中心的还有采集时留出来的血液标本,这个会被送往检验科进行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血液才会被送往临床使用。

储血供血科就是要对这些不同的血液制品,严格按照它们不同的保存条件进行储存,比如红细胞,要储存在2到6度的冰箱里,血小板要在20到24度这样的环境下振摇保存,血浆则要被冰冻,要在零下18度的环境储存。我们还要对血液库存进行科学管理,优质地服务于各个医疗机构。

从事与爱心“共舞”的事业是怎样的体验

在血液中心机采室的墙上,有一张献血者排着长龙的献血照片,那是个非常震憾的场景,记录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献血者在献血屋前排队等待献血的情景,因为下雨大家都撑着伞,看了让人很感动。因为我是2009年才到中心工作的,但是也从同事那里听到了当时的工作场景,他们说血液中心的同事在地震发生后为了保障灾区救治病患用血,连续工作了72个小时。不光是四川人民在努力,全国各地的采供血机构也都支援着成都,比如北京血液中心在调拨血浆到四川时,要在运血箱里放冰袋,有一个非常细节的地方就是考虑到灾区对矿泉水也有很大的需求,他们还在运血箱里放了一些冰冻状态的矿泉水。通过献血者、我们血液中心以及全国各地的采供血机构共同努力下,非常高效高质量的保障了应急用血。这次灾害应急血液保障工作还在国际上得到了很大的肯定。

成分血捐献 从困难起步而今“开出花朵”

献血有两种方式,一种献全血,还有一种是献单采血小板。初到机采室工作,最大的困难是一方面是医院对血小板的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大家对血小板这种献血方式还不够了解,首先一项工作就是如何招募到更多愿意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2012年的时候,我们通过献血现场、QQ群、打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招募,同时增加了很多关爱服务,当年我们的血小板采血量增长了36%,算是创了增量记录,这些年来中心的血小板献血量逐年增长。

2014年,中心在天府广场地铁站增设了全市第二个能够捐献血小板的献血屋,当时我也参与了筹建。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搞过装修的我来说,做起来还是非常辛苦。今年,天府广场爱心献血屋被中国输血协会评为了“全国最美献血屋”,知道这个消息我也会很骄傲的想:这个献血屋是我当时参与一起建起来的!后来,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心相继在简阳爱心献血屋、彭州爱心献血屋开通了血小板捐献服务。现在,捐献血小板的人也越来越多,临床救治患者所需血小板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一名产妇=96位献血者 应急血液保障要与时间赛跑

我在储血供血科工作了三年多,肯定会遇到不少应急血液保障任务,我们会按照中心应急血液保障机制启动程序,不光要打赢日常保卫战。

2016年一家三甲医院有一名产妇,她当时的情况是第二胎妊娠,在32周左右出现比较严重的胎盘前置,更加紧急的是她还是RH(D)阴性血型(稀有血型),由于生一胎时候也有输血史,所以她当时体内抗体的浓度也比较高,经过评估风险非常大,输血量也可能会非常大。中心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储血供血科做好现有库存的准备并走访医院、及时沟通,同时中心的公民献血科招募组,在组建的稀有血型应急献血队伍里招募同血型且符合献血条件的应急献血者,另一边中心业务科通过全省血站系统做好了血液调剂各项准备工作,整个采供血一线的各个部门都动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医院所需要的各品种血液制品准备好了。后来,产妇平安生产,医院和患者的家属都非常感谢我们。

还有一位AB型血型的产妇,也是生二胎产后大出血,病因是羊水栓塞,大家都知道情况十分凶险,死亡率非常高。在三天时间里,她使用了大量的血小板、冷沉淀、红细胞等等各种血液制品,医务工作者全力以赴,最后这个产妇被成功救治。整个救治过程她所输注的血液总量,换算下至少需要96个献血者捐献。所以,我们真心希望更多的健康人群能够定期献血,这样才能做好血液保障。

20年初心不改,未来充满期待

98年《献血法》实施以后,对无偿献血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无偿献血制度正式确立。自愿无偿献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推崇的献血制度。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很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采供血机构进行质量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使采供血机构整个质量把控越来越标准,越来越规范。

以我们中心为例,2003年的时候我们全年血液采集量是23吨,2017年是71吨,采集量逐年增长,保障了医院逐年增长的用血需求。中心各方面的建设也在进步,比如人才储备、各类硬件设备等也是越来越先进。回看过去,一些老前辈给我们讲建站初期(成都市血液中心始于1962年),血液采集还是使用玻璃瓶,到1995年中心有了第一台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再到现在我们已经有40多台国际先进的血细胞分离机,有了4个环境优质的可以捐献血小板的献血点。各个采供血流程的自动化设备也在更新换代。血液安全不断得到更好的保障,实现了核酸检测全覆盖,人才建设也大步跟上,现在中心有近300位员工,7个博士,20多名高级职称人才。

我们现在有“两微一端”服务,整个信息化建设不断上台阶,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是现阶段不断努力的目标,同时,新的中心建设项目也会带来新的进步机遇,作为血液工作者我们都很期待。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血液、更好地为献血者、患者努力,我们会坚守初心。

行动起来,打造一个更加温暖热血的成都

自愿无偿献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现在发达国家的千人口献血率比我们高,未来我希望有越来越多有爱心的健康人士加入进来,让献血者队伍不断壮大,打造一个更加温暖、热血的成都。

    编辑推荐